爆款音乐剧《大状王》促进了香港和内地之间的文化交流,而盛典则是一座桥梁,让两地音乐剧行业的交流更为直接。

作者|李安、编辑|李肖、摄影|赵丞

在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上,来自中国香港、由西九文化区委约,并与香港话剧团联合主办及制作的原创音乐剧《大状王》,获得了包括“年度最佳编舞”“年度最佳舞美”“年度最佳灯光”“年度最佳作曲”“组委会特别奖”在内的五项荣誉。

《大状王》于2022年首演,由高世章担任作曲、编曲及音乐总监,岑伟宗作词、张飞帆编剧、方俊杰导演、林俊浩编舞,凭借丰满的人物塑造和多元的音乐风格成为现象级口碑作品,叫好又叫座。2023年12月,该剧在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再度上演,不仅在香港本地有极高的热度,还吸引不少内地的音乐剧从业者和音乐剧爱好者专程飞到香港一睹为快。有内地观众形容自己“看足六天依旧念念不忘”,甚至想返港加场。

2024年6月,上海文化广场宣布《大状王》将于2025年在上海开启内地巡演,消息一出迅速点燃人们的期待,且收获了不错的票房预期。与此同时,北京的巡演场次也在排期当中。



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促进了香港和内地之间的文化交流,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则用盛典搭建起桥梁,让两地音乐剧行业的交流更为直接。2024年11月26日,《大状王》剧组部分主创在盛典晚会亮相,两地音乐剧的合作也在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实际上,《大状王》并不是第一部在内地引起热烈反响的香港音乐剧。早在2017年,香港话剧团出品的金牌音乐剧《顶头锤》就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这部在2008年首演后便横扫香港舞台剧奖四项荣誉的剧目在内地演出后亦好评如潮。从那时起,两地的音乐剧从业者就在尝试更多的合作可能。

同样在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获得“组委会特别奖”的音乐剧《雄狮少年》即是一部粤港澳首次合作创作的音乐剧作品。该剧在普通话版收获不错口碑后,又以粤语版在香港文化中心成功首演。

在盛典后台,《博客天下》作者对话《大状王》和《雄狮少年》音乐总监高世章,探寻爆款音乐剧背后的故事及内地与香港两地音乐剧的当下和未来。

大部分音乐剧的音乐创作都是先有剧本后,再根据故事写音乐,但高世章和岑伟宗在准备做《大状王》时还没有剧本。

音乐剧《大状王》的想法源于两个人的一次聊天。这对词曲搭档在喝咖啡的时候聊起下部戏做什么题材,岑伟宗提议或许可以做《审死官》。提到《审死官》,不少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周星驰主演的同名电影,实际上它还是粤剧大师马师曾早年的首本戏,主要讲述清朝民间状师(即古代律师)宋世杰为民伸冤,告倒贪官的故事。

要令这个想法成为现实,他们需要找一个编剧来完善故事情节,于是就找到了张飞帆。他们三个被称为香港音乐剧界的“铁三角”。张飞帆一口答应下来,并很快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大纲。从2015年开始,他们慢慢打磨这部戏,用时八年,经过几十次修改,最终有了现在的版本。

音乐剧《大状王》讲述清末广东状师方唐镜的故事。他多次在公堂上颠倒是非、助纣为虐,而厉鬼阿细则怂恿引诱,试图让方唐镜多行不义直到万劫不复,好借此索其性命。得知真相的方唐镜在阿细的帮助下成为声张正义的状王,两个人的恩怨也在为阿细心上人翻案后真相大白。

在剧作方面,《大状王》采用明暗两条故事线索铺陈情节,人鬼相映的人物设定,无疑是一个对观众有足够吸引力的好故事。而让《大状王》在音乐剧舞台上大获成功的原因,也离不开扎实的音乐创作。


《大状王》剧照

音乐先行并没有让高世章觉得有什么阻碍。他在剧本成型之前便对音乐风格胸有成竹,至于每首歌该放的具体位置,可以等剧本出来之后再慢慢调整。虽然他在最初创作音乐时调侃“不知道清代的音乐是什么样”,但随着创作的进行,他发现清代的音乐色彩远比想象的要大,很多创作者以为不能在当时发生的音乐其实已经存在了。最终,高世章基于西方音乐剧的基调,选择了梵音、南音、粤曲和香港年代流行歌曲元素等进行填充,并根据最终故事把音乐嵌入适合的人物和场景。

高世章说:“我在创作的过程里会把ego(自我)放得很低,从角色出发进行音乐创作。”不喜欢一整部戏里用一种风格的音乐是他多年的创作习惯,他相信风格化的东西源于时代和处于这个时代的角色。“(音乐)跟着它们走是不会错的。”他觉得音乐剧中的音乐,要让人听到后就仿佛看到了那个画面。

高世章也担任音乐剧《顶头锤》的音乐总监。这是一个发生在1936年的关于足球的奥运往事,他从粤剧中汲取了不少养分,但唱腔又不是传统的粤剧,而是将音乐与特定年代、特定情境相结合。

事实上,无论是《大状王》还是《顶头锤》,剧中的音乐创作都颇有难度。两个故事发生的时代都不是当下,但高世章觉得,这种时间上的距离反而给了他很多灵感和创作的动力,相较于当下一些固定的风格,这种有年代感的故事反而让他觉得“更浪漫一点”。

当创作者把创作难点变成优势,音乐剧便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大状王》共20首曲目,善恶相撞、法庭交锋的情节环环相扣,终审时荡气回肠,令很多观众过耳难忘,也是它能成为香港音乐剧真爆款的主要原因。



参加盛典前的几个月,高世章已经来过一次北京,行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大状王》的内地巡演做准备,并为其他计划在内地演出的剧目寻找适合的场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次,他再次来到天桥,并获得“年度最佳作曲”。高世章有着电影和音乐剧上丰富的音乐创作经验,拿过诸多奖项,如: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原创音乐奖等。但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的褒奖,却让他有着不一样的体会。他觉得,有这么多音乐剧专业人士聚在一起,就是一起在努力,因为“音乐剧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很多人的努力才可以成就一台好戏”。这些都让他对粤语音乐剧进入内地市场的前景有了更多信心。

现在回溯《大状王》的演出,高世章觉得有时机也有风险。2022年,剧场演出恢复不久,他担心观众因为很多原因无法到现场观看。2023年再次演出,内地观众“打飞的”去香港的观剧热情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知道有些观众每天待在电脑刷票务网站,关注有没有余票放出来,“我觉得特别感动”。

八年前,《顶头锤》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高世章在卖票阶段就开始紧张,但是演出结束后观众给予的正向反馈让他记忆犹新。起初,很多观众确实对这样一部粤语音乐剧缺乏了解和认知,但最终被内容所打动。

八年后,《大状王》在内地未演先火,他调侃自己要“再努力一些”,这样才有机会让更多的香港原创音乐剧作品在内地上演。


《大状王》剧照

其实,《大状王》之外,他和团队也在尝试更多地参与内地和香港音乐剧的文化交流,音乐剧《雄狮少年》就是其中之一。这部汇集了大湾区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是粤港澳的第一次深度合作。剧组有一半的人是来自香港、澳门的主创艺术家和演员,而且集齐了《大状王》的原班人马—作曲高世章、作词岑伟宗、编剧张飞帆。

高世章对电影《雄狮少年》的故事本身就非常喜欢。他觉得,这种平平无奇的小人物干大事情的叙事天然拥有引发观众共情的基因,用音乐进行放大亦会十分精彩。此外,他也从未见过把音乐剧和醒狮元素放在一起的题材。这些都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

岑伟宗小时候曾在广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回到这里做这样一部本土气息浓郁的作品对他来说是个有意思的经历。因为《雄狮少年》分为粤语和普通话两个版本,岑伟宗的歌词先写普通话版又写了粤语版,比较后发现,一些最初在普通话版里的谐音梗到了粤语里不再成立,所以他又为粤语重新创作了歌词,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国语和粤语的转化。

这次合作,令高世章对内地音乐剧制作过程更加了解。在舞台设置和内容编排上,香港和内地可能会有不同的做法,但双方通过交流和磨合,找到了最适合的表现方式。

2024年初,《雄狮少年》在广州大剧院进行普通话版首演,之后又分别在香港、广州、深圳等地进行了粤语版的巡演。8月,《雄狮少年》的普通话版也分别在海口和珠海进行了演出。对两地的创作者来说,这次合作带来很多新鲜的感受;对观众来说,可以通过不同版本感受文化差异的魅力;对行业来说,这样的合作不仅让两地音乐剧的文化交流更紧密,也为未来更多样化的合作打下基础。



即便拥有了《大状王》这样的爆款作品,高世章依旧觉得香港音乐剧市场比较小。虽然和前几年比较,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观众都在增加,但对音乐剧行业的发展来说依旧不够。

与北京和上海相比,香港的演出场馆数量比较紧缺,一些演出想在香港长期驻演,场地首先是个大问题。不过,香港已经出现首部小剧场驻演音乐剧《我的青春日志》,丰富了香港音乐剧的形式。另外一个向好的变化是,香港西九文化区的开放也为香港音乐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和新的可能性。

高世章告诉我们,香港演艺学院有戏剧表演专业,也开始培养音乐剧方向的表演人才,但是高校还没有出现培养创作人才的专业。他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多推出好的音乐剧项目,让更多人去看到、去了解,以便吸引更多对音乐剧感兴趣的人入行。

他坦言,自己每年都会送学生到百老汇,去学习音乐剧最蓬勃发展的地方是如何运作的。在他看来,哪怕最终没能成功地掌握百老汇的运作方式,去感受成熟的音乐剧文化和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未来,他也期待内地和香港高校在音乐剧人才培养方面做更多交流。


高世章

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之外,香港和内地都需要制作更多高水准的音乐剧项目来扩大这项艺术的大众影响力。盛典晚会上,高世章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内地音乐剧人,也知道了更多优秀的内地作品,他希望有机会能来内地多看演出,也希望能在香港看到更多内地的音乐剧。

高世章告诉我们,当前的香港音乐剧原创戏比重不足,每年五部左右。改编剧目依旧占比更大,但是改编也存在语言方面的问题,一些戏不适合进行粤语改编,还有一些也不适合普通话改编。

但他也表示,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应该受到语言限制。比如,《大状王》之所以能够破圈,是因为故事中充满了人文关怀,《顶头锤》则是用“中国人以血和泪,誓要在国际赛事中树立自强不息的形象”的主题,唤起了观众的爱国情怀。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粤语,作品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底蕴是不变的,而音乐本身更是无界的。

香港音乐剧并不是只能面向香港,内地音乐剧也并不是只能在内地演出。2024年12月6日至8日,内地音乐剧《扬名立万》在香港上环文娱中心开演,这也是普通话音乐剧近二十年来首次以自营方式在香港演出。该剧在上海首演后好评如潮,且获得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年度最期待剧目。这次香港首演,不仅受到香港本地观众喜爱,也吸引了不少粤港澳大湾区观众跨城追剧。

毋庸置疑的是,内地与香港的音乐剧行业在近两年都处于蓬勃发展之势,不同文化与经验的碰撞势必为整个音乐剧行业未来发展带来助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