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阿姨居住的小区里,每天都能看到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晒太阳。最近,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健康。吴阿姨今年 60 岁,患高血压已经有些年头了,一直靠着按时服用降压药,病情还算稳定。
有一天,几个邻居围坐在一起,其中一位大爷说道:“咱们上了年纪,血脂很容易就高起来,听说血脂高了特别危险,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最好吃点他汀降降血脂。” 吴阿姨听在耳里,记在了心上。当天,她就去了家附近的药店,购买了阿托伐他汀,心想提前预防总没错。
刚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时候,吴阿姨并没有太在意。可一段时间过去了,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变化。原本每天都能和邻居们一起散散步、聊聊天,现在却总感觉身上没劲儿,尤其是肌肉,时不时就酸痛难忍。一开始,她以为是最近活动太多累着了,可休息了好几天,症状不仅没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
吴阿姨心里有些不安,决定去医院做个检查。到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医生告诉她,她的转氨酶指标异常上升,这很可能和她服用的阿托伐他汀有关。在医生的建议下,吴阿姨把阿托伐他汀换成了瑞舒伐他汀。说来也奇怪,换药之后,吴阿姨身上肌肉酸痛的症状慢慢消失了,她又能像以前一样和邻居们一起活动了。可吴阿姨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这两种药不都是他汀类药物吗?为什么一种会让自己肌肉酸痛,另一种却不会呢?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其实,临床上针对高血脂的治疗,他汀类药物是首选用药。在众多他汀类药物中,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备受关注,这两种都是中高强度的降脂药,也因此常常被人们拿来比较。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内科医学年鉴》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些关键信息。研究人员从中国肾脏疾病数据库和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中选取了 285680 名受试者,对他们进行了长达 6 年的随访调查。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研究人员需要定期收集这些受试者的各项数据,观察他们在服用不同药物后的身体变化。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有了两大重要发现。一方面,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减少不良肝脏事件方面,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比阿托伐他汀更显著。然而,在降低慢性肾脏病发生风险上,两者的效果相差不大。另一方面,在英国生物样本库队列中,研究人员发现服用瑞舒伐他汀的患者,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出 25%。
不过,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 / 高血压中心主任张毅医生表示,虽然这项研究采用了巨大的样本量才发现了两种药物的微小差异,对临床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其实十分接近。
对于很多血脂异常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来说,都会好奇为什么有的人吃瑞舒伐他汀,而自己吃阿托伐他汀,这两种药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这两种药物都属于第三代他汀类长效降脂药物,服用起来比较方便,每天吃一次就行,而且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服用都可以,吃饭也不会影响药效。不过,考虑到胆固醇在夜间合成速度最快,一般医生还是建议患者在睡前服用。除了这些相似之处,它们在很多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降脂效果上,瑞舒伐他汀的降脂强度大约在 50% 左右,而阿托伐他汀一般在 40% 左右。但在常规剂量下,阿托伐他汀 20mg 和瑞舒伐他汀 10mg 所达到的降脂幅度基本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剂量下,它们降低血脂的能力不相上下。
在逆转斑块的能力方面,在推荐剂量下,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都可以明显稳定斑块。但相对来说,瑞舒伐他汀的稳定效果会更好一些。就好像给血管里的斑块穿上了一层更坚固的 “铠甲”,让它们不容易脱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说到药物的安全性,他汀类药物主要会引起肝损伤、肌损害以及肾毒性这几方面的副作用。在肝毒性方面,阿托伐他汀大于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属于脂溶性他汀,就像一个 “小伞兵”,很容易进入细胞内,并且主要通过胆汁进行排泄。而瑞舒伐他汀属于水溶性药物,基本不在肝脏内进行代谢,所以出现肝脏损伤的风险会小一些。
在肌毒性方面,瑞舒伐他汀大于阿托伐他汀。部分患者在服用瑞舒伐他汀后,会出现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就要及时停药并去医院就诊。就算没有症状的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定期复查肌酸激酶水平,如果发现这个指标比正常值上升了 5 - 10 倍,也要及时停药。在肾毒性方面,同样是瑞舒伐他汀大于阿托伐他汀。由于瑞舒伐他汀约有 90% 需要通过肾脏进行代谢,所以一般建议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这样安全性会更高一些。
在对血糖的影响上,两种药物差不多。如果本身患有糖尿病或者有患糖尿病的风险,一般建议优先选择匹伐他汀。
另外,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阿托伐他汀主要通过肝药酶 CYP3A4 进行代谢,而地塞米松、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也是通过这个途径代谢。所以,阿托伐他汀要避免和这些药物联合使用,不然可能会 “撞车”,影响药效或者增加副作用。瑞舒伐他汀则主要通过 CYP2C9 和 CYP2C19 代谢,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概率相对较小。
对于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来说,饮食上也有不少讲究,有些食物最好少吃。
西柚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但对于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来说,它却像是一颗 “定时炸弹”。西柚内含有呋喃香豆素,这种物质会抑制肝药酶 CYP3A4 的活性。而他汀类药物中有部分需要通过肝药酶 CYP3A4 进行代谢。如果在服药的同时吃西柚,就好像给药物代谢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会导致他汀类药物代谢缓慢,血药浓度上升。这样一来,肌肉 / 肝脏损伤、升高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尤其是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以及洛伐他汀等几类他汀,服用这些药物时,千万不要用西柚汁送服,吃药后也别吃西柚。
酒精对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也不友好。酒精会影响他汀类药物的吸收速度,就像在药物吸收的道路上 “使绊子”。而且,酒精对肝脏健康危害很大,会增加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过度饮酒还会导致体内转氨酶水平急剧上升,当转氨酶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肝脏就无法正常代谢药物了。所以,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最好远离酒精和酒精饮品。
像动物内脏、鱼籽、蟹黄等食物,都属于高胆固醇食物。如果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同时,还大量摄入这些高胆固醇食物,就好比一边在努力打扫房间,一边又不停地往房间里扔垃圾。体内的胆固醇含量降不下来,血脂也就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对病情十分不利。
红曲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食材,含有与洛伐他汀类似的活性物质。但它的成分不太稳定。服用完他汀后再吃红曲,就好像给肝肾增加了额外的工作负担,很容易加重肝肾的负担。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