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2月5日讯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截至2月5日13时29分,2025年春节档上映新片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100亿,创下历史纪录。其中,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2月5日14时消息,《哪吒2》票房已破52亿,加上《哪吒之魔童降世》的50.35亿,成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0亿系列动画电影。据灯塔专业版预测,该片最终票房或达85亿元,有望登顶中国影史总票房榜。
▲《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
打破中国影史动画片及春节档影片票房、人次等30项影史纪录,同时还有8项纪录实时竞逐……这部“成都造”动画电影创造的奇迹还在延续。在《哪吒2》背后,是一条完整的成都“原生”动画制作产业链支撑。这部电影的成功,也离不开成都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的影视产业。
“直线距离100米” 文创产业高效集聚
从导演“饺子”所在的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到特效、配音等各个环节,成都本土制作公司都深度参与其中。正如《哪吒2》技术开发总监黄功所言:“《哪吒2》项目像一个奥运村,吸引了国内最优秀的动画人才们。”这些人才汇聚在成都,为影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从2024年1月到2024年11月,视效制作公司墨境天合的几十位员工参与了《哪吒2》约110个镜头的特效后环节。墨境天合视效总监邢明礼说,公司与可可豆动画的直线距离仅100米,这种近距离的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墨境天合、可可豆动画等公司同在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参与《哪吒2》的成都画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画心科技”)美术制作人王敏敏表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双方保持着紧密沟通,与可可豆动画的日常交流便利。在美术制作前期,为了确保创作符合导演预期,画心科技还会外派人员驻场。王敏敏表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对章鱼怪、螃蟹等重要角色以及对陈塘关的场景和道具细化,都是团队合作的成果。2024年上半年,影片前期美术工作基本完成,但团队的任务并未结束,后续还持续为影片做宣发相关的美术支持。
据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方面介绍,高新区内汇聚了可可豆动画、墨境天合成都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千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哪吒2》的制作;高新区数字文创相关企业6000余家,2024年162家规上文创企业实现营收1141亿元,同比增长25.2%。据“成都发布”,2024年,成都市围绕影视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任务,打造“影视产业峰会+多元影视平台+影视产业园区”的工作矩阵,取得初步成效。
地方元素融入 激活 IP 新活力
火锅、四川普通话、包含三星堆元素的结界兽,《哪吒2》的地方特色元素颇丰。王敏敏表示,导演“饺子”在规划《哪吒2》时,对影片的时代风格、故事背景等已有定位。画心科技在进行美术设计时,巧妙地融入了三星堆元素。
▲《哪吒2》结界兽
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巴蜀文明的重要证据。“但为了契合影片定位,团队在运用这些元素时,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将其隐藏在角色、场景和道具的设计中。”王敏敏说。
谈及参与《哪吒2》的最大意义,王敏敏概括为:从诞生到现在,《哪吒2》带上了一张重要标签——它是成都的,它也让成都有了国际性动画电影的代表作。“哪吒这个IP,已是全球化的文化符号。过去,成都在文化产业领域虽有一定基础,但缺乏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代表作。如今,《哪吒1》《哪吒2》让世界看到了成都的实力。它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让更多人关注到成都这座城市在文化创作方面的能力。”
文创人才汇聚 生生不息涌新潮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哪吒2》带动了更多人投身于成都的文化创作行业。在游戏美术制作领域已有20多年经历的王敏敏见证了成都文化行业的不断成长和崛起。曾经,成都作为游戏美术外包基地,积累了大量的制作经验和人才储备。随着页游兴起,成都的研发力量逐渐壮大,如今,《哪吒2》让越来越多的人才被吸引到成都,在这里扎根发展。
据悉,目前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开设动画、数字媒体专业,与产业界合作培养技术人才;同时,成都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北上广深人才回流,形成“蓉漂”创意社群。
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影视行业总从业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在读影视专业学生达22万人。通过开展成都市2024年影视工作培训工作、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让青年影视人才获得实战经验和技能,培养了一大批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剪辑等专业人才。
政策市场双驱动 影视产业“加速跑”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更是成都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2025年春节档,观影人次为1.87亿,成都电影票房在城市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是名副其实的票仓城市。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成都消费市场的活跃和影视政策的大力支持。
成都将文创影视产业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出台《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三年行动计划》、《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等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动漫、影视等领域,提供税收减免、项目补贴等优惠,降低企业创作成本。
不仅如此,成都的影院近300家,数量众多,且观影设施先进,为观众提供了优质体验。同时,成都的影视惠民政策也为市场注入了活力。近几年,各区县纷纷为消费者发放一系列电影消费券、团购礼包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公益电影等方式,不断提高市民观影热情。
成都的影视产业具备坚实的基础,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成都造”影视作品涌现,成都影视产业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影视产业的重要力量。(综合 文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