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宴请群臣,唯独周亚夫的桌上没有筷子。周亚夫大怒,向侍者索要筷子。不料,汉景帝冷笑道:“难道条侯对朕的安排不满意吗?”周亚夫生气离席,汉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要知道在汉文帝临终时,最后见的一个大臣就是周亚夫,叮嘱他一定要好好辅佐太子刘启治国,可是刘启登基为汉景帝后竟然这样评价周亚夫,到底是景帝智慧不如文帝,还是周亚夫真不堪重托?
周亚夫开国功臣周勃之子,是根正苗红的将门之后、官二代,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就熟读兵书,为人十分谦虚正直。
没有依靠父亲的权势,而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当上了河内郡的郡守,可以说是年少有为。
这时候,一个女相师给他算命,说他三年后就能封侯,八年后就能拜相,但是九年之后就会饿死。
对于这种说法,周亚夫是不相信的,他显然是个无神论者,只相信自己的双拳。
但女相师说的话很快就应验了,周勃生前因为滔天功绩被封为绛侯,在他死后长子周胜继承了爵位。
可是周胜这个人很是猖狂,竟然公然杀人直接被剥夺了袭爵的权力,于是这爵位就落到了周亚夫的头上,被汉文帝封为条侯。
汉文帝对他很是器重,尤其喜欢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公元前158年,匈奴6万大军南下攻击中原,汉军分为三路驻守霸上、棘门和细柳,共同守卫京都长安。
这三路的指挥官分别是刘礼、徐历和周亚夫,在汉文帝亲临慰军时,刘礼和徐历都十分有眼力见,尽心竭力地招待汉文帝。
可是当汉文帝的队伍来到细柳时,守卫竟然说:“周将军有令,军中只有军令,没有天子的诏令。”
这意思是在军中周亚夫的话就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比皇帝的命令还要权威,这要是其他疑心重的皇帝,周亚夫早就被扣上谋反的罪名了。
但汉文帝格局并不小,听到这话马上叫人拿着符节送进军中给周亚夫,得到周亚夫同意后守卫才开了门。
并且在进门前,守卫还要叮嘱:“周将军规定,在军营中马车不能疾驰,一定要慢走。”
随行的官员很是气愤,但汉文帝却赞不绝口,说:“周亚夫这样才是真正的将军风范!严格行事才能抵御敌军。”
果然经过一个月多的战斗,周亚夫带领的军队勇猛作战,将匈奴军队打得落荒而逃,他因此升职为中尉,兼领北军。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弥留之际召见赵亚夫向他托孤,叮嘱他一定要辅佐太子刘启治国,可见汉文帝对他的器重。
刘启登基后,是为汉景帝,刚开始景帝也很器重周亚夫,立马封他为车骑将军,让他掌握军队大权。
可是之后周亚夫的表现让他很不满意,主要是在景帝的削藩政策引起的七国之乱中,周亚夫不顾梁王的求救专心斩断叛军的粮草之路。
虽然叛军确实平叛了,他也因此官至宰相,但梁王却从此恨上了周亚夫,时不时就在窦太后和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
不信任的种子一旦种下,那么怀疑只会越来越深,汉景帝开始疏远他。汉景帝想改立刘彻为太子时,周亚夫又触逆鳞强烈反对,直接被罢黜了宰相之位。
周亚夫为人正直,但从小就耳濡目染官场的风气,他自然明白景帝的用意,于是他就称病在家,直接不参与政事。
这种情况是所有人都希望的,他也就过了一段悠闲的日子。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臣子的作用是由皇帝来决定的,汉景帝病重后,就开始寻找托孤之臣。找来找去,还是正直的周亚夫是最好人选,不过最后还是要考验他一番。
公元前143年,汉景帝特意举行宴会邀请群臣参加,周亚夫也在邀请之列。可当他走到座位上发现桌上只有食物,没有筷子。
他本来就对景帝心中有气,看到被这样侮辱,立马就发作了,生气地向侍者索要筷子。此时汉景帝幽幽地开口道:“条候这是对朕的安排不满意吗?”
周亚夫一听是汉景帝的安排,于是更加生气,直接甩手离席。汉景帝看他如此,很是失望地表示:“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几天后他的儿子就被举报偷偷买了皇家的葬器铠甲和盾牌五百套,说是周家要谋反,周亚夫因此被牵连。
他自然是不承认的,直接以绝食抗议,5天后吐血而亡,印证了女相师的预言。
参考信息:王逸峰.《西汉名将周亚夫》[J].《军事历史》,199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