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包围了河南省鹿邑县的老君台,向其连续发射了13枚炮弹。

这些炮弹落在其他地方,就会立刻产生爆炸,但出人意料的是,炮弹对老君台毫无影响,全部变成了哑弹。

这让日军感到恐慌,迅速撤离鹿邑县城,直到45年之后,曾经发射炮弹的炮手,甚至组成团队重返老君台,作出让人意外的举动。

在最后老君台只找到12枚炮弹,还有1枚炮弹怎么找,都始终不见踪影。

为什么炸弹不会爆?炮手为何多年后重返,做了什么意外举动?剩下最后一枚炸弹,到底会藏在哪里呢?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自古以来,河南的老君台一直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名人雅士,众多历史名人都曾在此地交流学术,留下了许多诗篇。

老君台原名拜仙台,是明道宫的一部分,坐落于老子的故乡鹿邑县东北,相传老子在此地得道成仙,因此该地亦被称为升仙台。

公元1014年,宋真宗追赠老子尊号自此人们开始称其为老君台。

老君台高达十三米,顶部面积有七百多平方米,其底部比顶部稍宽,主体由大块砖石堆砌而成,顶部还设有七十厘米高的围墙。

台下建有一座山门,台上的建筑分为三个殿,正殿内曾有一尊两米高的老子铜像,工艺非常精细。

台下设有三十二级石梯,加上正殿前的一级,总共有三十三级,象征着老子升至三十三层青天的神迹。


台周围种植了十三棵常绿的柏树,这里四季常青,吸引鸟儿在此欢唱一切岁月静好。

老君山素来游客很多,但在1983年,却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日本旅游团队

这个团体中,大多数是接近七十岁的老人,他们显得非常虔诚,尽管行走困难,需要不时停下来休息,但没有人选择放弃。

他们艰难攀登三十三级台阶,互相扶持着走进山门,面对老子的铜像,不断反复鞠躬,口中默念着,看起来神色非常专注。

他们与普通观光游客截然不同,因此人们好奇地围观,直到他们结束谈话后,才忍不住上前询问。

一位老人深深叹了口气,最终决定分享他的秘密:


原来在45年前,他正是当年向老君台发射炮弹的炮手,名字叫梅川太郎。

其他人则是当年队伍中仅存的几位士兵,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向太上老君忏悔。

梅川太郎详细叙述了自己曾发射过12枚哑弹的往事,并向在场的中国人真诚地道歉。

那是1938年,梅川太郎当时仅是一名普通炮兵,随同长官藤田以及日军出发从安徽行进至河南鹿邑

由于游击队事先获得情报,当地居民已随游击队迅速撤离,导致鹿邑变成一座空城。

以前日军在中国军队手中吃了很多亏,因此藤田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想占据制高点,居高临下观察城内情况。

老君台建筑很高,自然成为日军首选。


当日军踏上老君台时,他们表现得非常谨慎,观察到老君台的布局后,认为这里也是游击队设伏的理想地点。

因此藤田决定先用炮火进行试探,以确认老君台内是否有潜伏的敌人。

接到命令后,梅川太郎迅速扛起一门迫击炮,迅速调整方向,并朝老君台开火,炮弹呼啸着飞向目标,准确击中老君台一角。

他们等待着炮弹爆炸以便继续装填下一发,但长时间过去,却未听到任何爆炸声。

梅川太郎凭借多年经验判断,那一枚炮弹哑火了,于是装填第二发,准确射向老君台,但与第一发相同,它没有爆炸。

梅川太郎从未遭遇过这种情况,迅速装填了第三发炮弹,四周依旧静悄悄的,他的表现很糟糕,引得同伴嘲笑他,说他和炮弹一样毫无用处。


梅川太郎心中愤怒,没有遵从上级指示,又装上了第四发炮弹,结果和之前一样,炮弹并未引爆,内心开始感到不安。

藤田怒不可遏,眼看连续四枚炮弹未引爆,怀疑梅川太郎在搞鬼,故意让炮弹不爆炸于是将梅川太郎拉开,走到迫击炮旁自己动手装填弹药

但炮弹竟然同样没有爆炸,这让他感到气急败坏,下令将剩余炮弹全部发射出去,只为了验证炮弹是否会爆炸。

炮弹接连不断地被发射出去,日军的呼喊声逐渐减弱,直到第十三颗炮弹时,那些日军再也没有任何的声响。

然而比日军更静的是老君台只听见炮弹击中目标的声响,却听不到任何爆炸声。


梅川太郎怀疑炮弹有问题,颤抖着调整了炮口方向,射向了老君台之外的地方。

他们认为这一枚也不会爆炸,结果谁也没料到,炮弹一射出几秒钟内,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就传入了他们的耳中。

藤田失去了往常的镇定,刚才的爆炸已经证明,炮弹本身并无问题,但为何射向老君台的炮弹并未引爆呢?

为了揭开真相,藤田命令部下去进行调查不久后部下返回并报告令人震惊的情况:

老君台并未发现爆炸痕迹,仅有一个炮弹砸出的深坑,坑内还躺着一枚未爆炸的炮弹。

在这奇怪一刻,人群中突然响起颤抖的声音:“这里会不会有神灵守护?”


尽管藤田斥责了他,声称他胡言乱语,但行动并未停止,于是带领日军向台阶上走去,直到看到老君台三个字时,才吓得停了下来。

由于文化的相似性,他们都听说过太上老君的名号很快明白这里是老君台,也就是太上老君升仙的地方。

日军一个接一个地跪下,纷纷向神像磕头道歉,连原本神气的藤田也不例外,虔诚地念叨了好一会儿后,默默地带领部队撤退,并要求所有人对这件事保持沉默。

直到此时此刻,听完梅川太郎讲述,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后来的几年,梅川太郎经常都会来上几炷香,然后磕头跪拜,表示他在学习老子的思想,还从中受益良多。

1997年9月19日,他特意从日本空运一根独特的白色方形石柱至此


这根石柱的四面,分别镌刻着几种通用语言,共同传达着一个温暖而深远的祝愿: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

在此次事件中,他跪拜时间异常持久,无论怎样劝说,他都执意要讲完自己的话:

当年他们发射的炮弹是精准的,无论是偶然还是太上老君的庇佑,炮弹没有爆炸,这表明他们发起的战争缺乏正义性,必须向中国忏悔认罪

梅川太郎原本打算将这座碑命名为谢罪碑,但鹿邑县的居民最终决定,将其改为和平碑,寄托着对未来不再有战争的期望。

在这次之后,梅川太郎在回国不久便去世了

后来众人才知道,梅川太郎以为投进12炮弹,实则后来藤田的回忆录显示,总共是13枚炮弹才对,因为有一枚就是藤田当时生气投下的。


但是清理战场时只找到了12枚炮弹,那枚失踪的第13枚炮弹究竟去了哪里呢?

这枚炮弹若不被找到,将构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得知消息后,迅速派遣专业人员,对老君台进行彻底检查。

在过去几十年里,探测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理论上应该能够迅速定位,但现实情况是,尽管经过五六年的搜寻,这枚炮弹仍然无迹可寻。

当众人以为这是假消息时,谁也没有料到,这枚炮弹并非人为发现,而是自行显现出来。

2003年9月5日,连绵数日的大雨后,老君台一角突然响起巨响。

一位道士急忙查看,发现一处外墙倒塌,周围出现严重裂痕,于是立即联系河南文物局。


施工队抵达现场准备开始修复工作时,意外地在垮塌砖泥土中发现了一颗军用炮弹正是当年的第13枚炮弹。

根据专家分析,这枚炮弹直接钻入地面,如果不是墙体倒塌,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发现。

尽管炮弹表面已生锈,但其仍具有爆炸性,仍然不得而知,最终经过上级领导同意后,在技术人员手中进行引爆。

随着远处传来的巨大爆炸声,人们目睹漫天尘土,无不感到震惊

这枚在土中埋藏了数十年的哑弹,仍然具有强大的威力,这表明所谓的哑弹,其实并非真的哑,那么为何在老君台没有爆炸呢?

这13枚炮弹为何没有爆炸,我国的专家们就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他们当时结论是,由于日军大炮射程过远,而且老君台位置高耸,导致未能击中目标,但解释显然无法成立。

因为当时附近有两座高楼,如果问题出在高度和距离上,那么另一座相距不远的高楼,为何会被瞬间摧毁呢?

后来有人提出,这是反战人士故意破坏,但若果真如此,炮弹质量应该不一,怎会如此巧合?

也有人认为,这纯属偶然,可能因为刚刚下过雨,地面湿软导致炮弹落地时,引信未能引爆。

可是这样,那些嵌入墙壁,或者飞入屋内的炮弹,这又如何解释呢?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高耸老君台上恰好生长着13棵古老的柏树,直到如今它们依然存在

听到这儿,您有何想法,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军事新闻.《日军炮击老君台炮弹无一爆炸 惊慌跪地磕头谢罪》.2014-09-16.

【2】凤凰网.历史纪事.《日军向老君台连发13颗炮弹无一爆炸,有神灵助?》.2007-10-2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