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点灯”祈福的习俗大家都见过,但是大家见过大半夜撬门砸锁,强行给人开灯的奇闻吗?
最近山西大同古城上演的这出"硬核执法",让"撬门点灯"成了继江西"提灯定损"后的新晋网络成语。
深夜撬门事件震动大同古城
在腊月二十八凌晨11点,大同古城某商铺老板王师傅正搂着手机看春晚重播,突然接到陌生电话:"全市统一规定,商铺必须24小时亮灯,请你把自己店铺的灯光开一下。"
电话那头自称"执法人员"的强硬语气,让王师傅后背发凉。王师傅表示: 自己已经歇业在家了,不方便去开灯。
可面对王师傅的解释,执法人员却不管不顾。
监控画面显示,挂断电话不到半小时,三个穿制服的身影出现在店门前。
"咔嗒"一声,老式门锁应声而落。穿城管制服的人前脚刚撬开卷帘门,后面消防制服的人就熟门熟路摸到电闸。
全程不过5分钟,店铺灯火通明,换上的新锁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王师傅对着手机里的监控画面直哆嗦:"这到底是我家铺子,还是他们的配电房?"
此前,大同市古城街道办发布了倡议书,要求在春节期间,哪怕商户不营业都要开灯,以此吸引游客。
这项倡议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执法的过程中,是不是有点过于了断了呢?
执法者身份曝光,录音威胁成焦点
在该事件发生之后,王师傅公布了同执法人员的一系列通话,其中的细节更是令人心惊。
"你要是不配合,我们有的是办法!
""全市统一规定懂不懂?""你试试看!"这些夹杂着方言的威胁,配上网友扒出的制服编号,直指当地城管与消防联合执法队。
更魔幻的是,当王师傅凌晨2点报警时,派出所竟回应"管不了政府行为"。
12345热线如同石沉大海,直到事件冲上热搜,官方才慢悠悠抛出一句"正在处理"。
官方回应难平众怒 三大疑问直指核心
1. 谁给的撬锁权?
《行政强制法》第43条白纸黑字:不得在夜间或法定节假日实施强制执行。
法律教授李岩在微博痛批:"打着'亮化工程'旗号破门而入,比盗贼还嚣张!"
2. 电费谁来买单?有商户算过账:300平商铺24小时开灯,18天得多交2000多电费。文旅局所谓的"政府补贴",至今没见着红头文件。
3. 亮灯真能招财?游客张女士的吐槽一针见血:"大半夜整条街空荡荡亮如白昼,不知道的还以为闹鬼呢!"民俗专家指出,传统讲究的是"张灯结彩",不是"形式主义亮灯"。
网友炸锅
网友:"俺们山西人实在,但也不能这么欺负老实人!
网友:"建议商户反手告个非法侵入住宅罪"。
网友: "刚从大同回来,凌晨的古城跟科幻片似的,整条街亮着灯没人影"。
老百姓的灯到底该为谁而亮?
回头看看大同政府的初衷:打造"不夜古城"吸引游客。但商户老刘的话让人心酸:"他们眼里只有游客的相机,看不见我们小老百姓的账本。"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调研显示,72%的商户支持节日氛围营造,但98%反对"一刀切"政策。正如央视网评论所言:"点亮城市的前提,是温暖民心。"
结语
此次事件不由得提醒了我们,任何脱离群众的"面子工程",终会变成打在权力脸上的耳光。当执法者举起撬棍的那一刻,砸碎的不只是商户的门锁,更是老百姓对法治的信任。
古城墙上的花灯依然璀璨,但照亮的应该是千家万户的笑脸,而不是某些人急功近利的政绩焦虑。
毕竟,真正的"灯火可亲",从来都是自愿点亮的那盏窗前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