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新春年味交织,温泉康养与传统民俗创意碰撞,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春节假期,息烽县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
据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初步测算,1月28日至2月4日,息烽累计接待游客35.0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3亿余元,同比分别增长15.12%和14.88%。
智慧文旅别样“红”
用3D投影和音效还原革命烈士许晓轩临刑前的话语;通过触摸LED屏与杨虎城将军跨越时空进行“对话”……
大年初四,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烽火不息》展览改陈提升项目正式亮相,红色旅游让息烽春节的氛围愈发 “红火”。
“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提高春节期间的旅游品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副馆长黄琴介绍,《烽火不息》展览改陈提升项目通过对原展厅地面、墙面、文物展示柜、展板等进行提升改造,利用景观再现、新媒体技术等,进一步丰富展陈内容,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来自重庆的游客李昌勇表示,这是他第二次走进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与以往相比,高科技的应用使得互动感更强,3D的立体呈现让红色文物、历史更为直观。
不仅如此,春节期间,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每天08:30-16:30正常免费开放,从大年初四至大年初七每日上午11:00在指定地点推出一场公演活动。《党的好女儿》《血色猫洞 永铸忠魂》《炼狱烽火 光照千秋》《宁折不弯的民主战士—马寅初》,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红色故事,让游客在春节喜庆氛围中,也能静心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春节长假,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30885人次,同比增长9.28%。
在息烽这片红色热土上,还有很多红色景点同样吸引了八方游客。人们纷纷走进张露萍等七烈士陵园、流长镇红军南渡乌江纪念广场、九庄镇红军烈士陵园、鹿窝镇报恩寺红军烈士陵园追寻红色记忆,赴一场精神洗礼之旅。
民俗活动看点多
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息烽南山天沐温泉、“又见南山”乡舍民宿、息烽南山积木世界非遗民俗活动纷纷亮相,广大市民游客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尽享新春文旅盛宴,景区热度持续攀升。
主打温泉康养的息烽南山天沐温泉精心推出“寻年味话年俗&南山国潮音乐节”主题活动,民俗活动的热闹氛围扑面而来。
舞龙舞狮队伍在景区蜿蜒起舞,将欢乐和祝福带到每个角落;乐队别出心裁地演绎摇滚版《恭喜发财》和电子音乐版《春节序曲》,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年趣民俗集章闯关、新春面孔影像快闪等活动也为游客留下了难忘的新春记忆。
春节长假,息烽南山天沐温泉累计接待游客16605人次、累计综合收入286.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42.79%、74.7%。
体验拓印、写春联、写福字;特色“杀猪饭”、农家蒸香肠、包饺子、围炉煮茶……息烽“又见南山”乡舍民宿推出“过年套餐”,全方面提升住宿、饮食、服务等综合体验,勾勒出浓浓的年味儿。
随着夜幕降临,在新春之际的息烽南山积木世界灯火璀璨,将春节氛围感“拉满”。节日期间,景区搭建巨型积木“福禄寿喜财”主题景观,设置捏面人、剪纸等非遗互动体验项目,举办“积木过大年”主题活动,为游客打造独具特色的新春盛宴。
年味升腾乡土间
春节期间,息烽自驾游、周边游、短线游迎来热潮。不少游客选择回归田园,享受那份属于春节的独特“慢生活”。
息烽流长镇“又见乌江 澜舍”“又见乌江 心途”乡舍民宿、狮子脑农业生态园,养龙司镇娘子庄园、“锦绣桃源”等地乡村旅游持续焕发活力,游客们品尝着地道的特色乡村美食,沉醉于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之中,寻觅着心底那份浓浓的乡愁。
息烽县多个乡村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春文体活动,游客不仅可以尽情领略乡村自然风光,还可以近距离观赏非遗花灯、龙灯等民俗表演,体验别样的乡村年味。
流长镇四坪村举办“美丽乡村”篮球邀请赛,村民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为乡村增添活力;温泉镇赶子村开展“文明实践贺新春”主题活动,让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九庄镇和平村举行“迎春杯”篮球赛,体育竞技热火朝天,丰富了村民的节日生活……
自然之美与民俗之韵交相辉映,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景象,息烽的村村寨寨沉浸在热闹又祥和的氛围里。
来源:息烽县文体广电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