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吴桥,南有周口”。作为“中国杂技之乡”,河南周口市近年来通过创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围绕“杂技+”持续发力,打造以杂技艺术表演为核心,融合旅游园区开发、设备制造、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杂技大联欢,杂技文化品牌持续擦亮。



日前,2025中国杂技大联欢节目在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成功录制,全国的顶尖杂技院团齐聚于此,优秀的杂技文化与具有时代特色的舞台艺术相融合,打造一场与世界交流沟通的视觉盛宴。



广西杂技团副团长崔焱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活动可以推动我们整个中国的杂技事业发展,因为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作品呈现给更多的观众朋友们,让大家看到新时代,在这个时期我们杂技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我们各个团队在一起同台切磋,同台交流,像聚会一样的环境,也给我们每一个团队学习的机会,一些好的道具,包括舞美的设计,其实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周口是全国第一个市级“中国杂技之乡”,杂技从业人员3万余人。周口市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引进杂技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推进杂技文化事业发展,形成了周口杂技人才辈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作为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的一期工程,周口野生动物世界占地面积近2000亩,是集动物观赏、杂技演艺、机械游乐、自然保护、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大飞轮、空中飞人和绸吊等特色杂技表演每天都在这里轮番上演。扎实的剧目故事,融合数字成像、实时播控等现代科技,让观众尽享杂技文化盛宴,“科技感”“国际范”满满。



游客党文文说:“这里很好玩,可以和动物们近距离接触,还有震撼的杂技表演,听说晚上还有灯展,有打铁花和火壶表演,我准备去逛一逛。”



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一期项目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500余万人。周口杂技的发展得益于其在全产业链条上的探索。在表演的背后,周口还设立了杂技艺术研发中心,年培训人员由100人增至300人,年产值达3600万元,从杂技人才培养到杂技道具设计生产,不断推陈出新。



周口杂技艺术研发中心总经理张玉兴说:“我们是杂技人,熟知演员节目对道具的要求,通过我们不断加大道具创新和研发力度,从专业角度为杂技人员量身定做合适的器材、舞台乃至剧院。目前我们拥有杂技器材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四项,已为全国各地建造20多个剧场,100多个专业化的现代马戏大篷。”



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和周口杂技艺术研发中心的“双翼发展”模式已经建立,以“杂技+文旅+制造+人才”为抓手,全方位推动杂技产业发展。在周口市紧锣密鼓进行的布局中,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全部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四大主题公园、三大主题酒店、世界马戏城的总体格局,为文旅发展打造独特城市标识。



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总经理张玉玺告诉记者:“如今,杂技表演不再是过去单纯的‘炫技’,而是需要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在全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将继续努力发展创新,结合周口历史文化深厚的底蕴,利用本地独有的老子文化、伏羲文化、女娲文化,我们正在谋划打造一台具有地方文化,又能弘扬周口杂技特色的一台杂技马戏大秀,通过多方位的不断创新传承,推动杂技艺术焕发新的青春与活力,向更多人传递中华文化的艺术之美。”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宇 王磊

编辑/柴秀杰 审核/谢明 监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