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一辈子,无非是走出家门,回到家里,如初反复。
《爱你就像爱生命》中写道:“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诚然,人越是成熟,越会感觉到家庭是一切的根基。
学会好好持家,这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必修课。
父亲大肚量,母亲低音量,孩子高能量,就是家庭最好的样子。
01
父亲大肚量,怀大志。
明朝正统年间,有一个叫王华的读书人,家住余姚。
1475年,松江提学张时敏主持地方考试,王华得了第一名。从此他名声大噪。
很多大家族,都争着让王华做老师,王华不为高额的收入所动,而是选择去浙江左布政使宁良家里做老师。因为宁良有很多藏书。
到了天顺年间,王华参加乡试,却多少落榜。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他仍旧稳步前行。终于在1481年的殿试中,得到状元。
做官后的王华,带着儿女们读书。儿子王阳明,很快崭露头角。
奇怪的是,大家都认为科考是第一 要紧的事情,王阳明却说:“我要做一个圣人。”
嘲笑王阳明的人很多,父亲王华却认为,儿子的想法,很棒。
王阳明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行为,比方说,结婚当天,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对着竹子静坐,以为可以悟出什么是“格物”,还因此病倒。
王阳明做官之后,遭受了宦官刘瑾的打压,被贬到贵州龙场。
面对人生的低谷,王阳明不知所措,父亲却只说了一句:“既然是朝廷的安排,就去吧。”
在父亲的支持下,王阳明有了龙场悟道,懂得了什么是格物致知,真成了圣人。
关于王阳明父子,有一副对联说得好:“任老子婆娑风月;看儿曹整顿乾坤。”
不得不说,一个人肚量的大小,决定了他未来人生的高低;一个父亲的肚量大小,决定了儿女的将未来。
父亲的一家的顶梁柱,柱子有多高,那么儿女的天空就有多高。
父亲容得下每一个家庭成员,也容得下每一件大事。还能够把胸怀,装下全天下,这就可以带着家庭,在社会上混得如鱼得水。
可以说父亲的胸中的棋局,就是几代人的格局。
02
母亲低音量,止怒怨。
《亲密关系》一书说:“只有夫妻共同协作或家务承担大体相当时,双方的婚姻幸福感才能都表现为正值。”
父亲再好,独木不成林,唯有夫妻一唱一和,才能够有美丽的音符。
很多家庭里,父亲很劳累,母亲却很愤怒,责怪父亲收入太少,地位太低。
每当母亲数落父亲的时候,父亲就会寒心,家庭就看不到希望。
也有一批母亲,天天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那么愚蠢,读书太差,谋业不行,还捣蛋。
母亲开口就说:“看看邻居亮亮,读书都第一名。”
如果家人反驳母亲,母亲就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直到大家都沉默为止。
而好的母亲,声音是很柔和的,抚慰了一个人的疲惫,带来了家庭的和睦。
在电视剧《人世间》里,有这样的一幕:周秉昆的父亲从外地回来,母亲眉开眼笑。
睡觉之前,母亲和父亲聊了很久,说:“春燕她妈跟我说呀,她要把电视节目都攒着,跟她老头儿一块看。那我也攒了好多年的话,要跟你说呢。”
虽然家庭不富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麻烦,但是父母有商有量,终究都化解了。
父亲总是外出打工,母亲独自拉扯几个孩子,还把孩子送到大学去。
家里不宽裕,女儿却想要一件红毛衣,母亲听了,就为她织一件。
儿子秉昆有牢狱之灾,母亲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地关注,润物细无声。
《围炉夜话》有言:“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一个家庭里,理解多过指责,快乐多于痛苦,那就没有什么过不好的。
母亲是家里的一朵棉花,温柔地化解一切,每一个人都会觉得甘甜;回家修整了,来日力量满满。
03
孩子高能量,走正道。
家庭好不好,不是一代人好不好,是一代一代的人都好。
当父母老了,接力棒就到了孩子的手里。
一个可以勇挑重担的孩子,是父母的欣慰,家庭的福气。
因此,孩子需要高能量。
一来是努力读书,获得文字的力量。
二来是培养好的人品,一辈子都带着善意,没有恶意。
三来是跟着社会一起进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磁场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能量越大,吸引来的东西越多,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圈子。
顺理成章,孩子 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走,有巨大的能量,就能够得到众人的帮助,成就会更大。
有教育家说:“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
增加孩子的能量,父母和孩子都要一起努力。
当然,我们也要屏蔽那些负能量,避免吸走家庭的正能量。
04
家是人生的一座学校,是父母的舞台,孩子的平台。
每一个人都摆正自己的角色,做正确的事情,然后回到家,和家人的成绩汇总,家庭一定节节高。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第一时间和家人说一说,一起想办法。
不管有什么惊喜,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鼓励中更进一步。
学会经营家庭吧,付出越多,回报越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