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迪拜2月5日电 (记者管克江)近期,黎巴嫩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瓦里夫·库迈哈写作的第三本关于中国的书籍进入了出版流程。库迈哈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这本书名为《新疆:美丽、幸福和繁荣之路》。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访问中国新疆的经历,用独特视角向读者呈现出一个多元多彩的新疆。特别是,他还在书中使用了大量自己搜集的邮票,“以图为证”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阿中交往历史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友好故事。


瓦里夫·库迈哈在接受采访。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库迈哈与中国的结缘正得益于邮票。库迈哈从小就喜欢集邮。从许多中国主题邮票上,库迈哈逐渐了解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随着访问中国次数的增加,他对中国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和深刻。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库迈哈十分振奋,于当年发起成立了黎巴嫩丝绸之路研究院,并于2017年成立黎巴嫩中国对话之路协会,旨在进一步推动黎巴嫩和中国的各领域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

库迈哈本人从事会计行业。他说,这一职业帮助他思考问题时更加注重理性思维,因此他对中国的观察也更加深入。“我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值得长期研究和理解,这也是我开始从事中国主题写作的动因。”

此前,库迈哈已经出版了两本关于中国的书籍,分别是《龙凤呈祥》和《中国:眼中的明珠》。“我在书中讲述了自己访问中国的经历和同中国朋友交往交流的故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书籍,让更多阿拉伯民众了解真实立体的中国,了解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同时充满生机活力、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库迈哈强调,“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大国,而是一个文明的代表。中国通过自身实践探索出一条通往现代化之路,将为各方提供借鉴。”

过去十多年里,库迈哈访问了四十多个中国城市。“不同城市给了我不同的收获。比如在深圳,我感受到创新如何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在三亚,我真切认识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库迈哈说,他访问中国最大的感受是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元,同时现代和传统实现了有机融合。


瓦里夫·库迈哈在游览长城时留影。受访者供图

访问福州的经历让库迈哈印象犹新。“我参观了福州市3820展示馆。我了解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提出‘3820’战略工程,并要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如今福州成为经济发展、生态优美的城市,正是得益于这样一个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引。”库迈哈说,中国发展方式有很多值得黎巴嫩学习的地方,比如推进国际合作、建设基础设施、重视创新投入等,但更重要的是‘3820’战略工程所蕴含的思想理念。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要有一项正确的长远规划,并且持之以恒往下推进。“这对黎巴嫩发展经济民生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库迈哈表示,黎巴嫩与中国传统友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不断增加,但双方各领域合作还大有潜力可挖。由中方援建的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将建成黎方第一个完备的音乐学院及大型音乐厅,这是黎中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建筑,将为双方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库迈哈正在撰写第四本书——《从北京到上海,中国的大城市之路》。“我将通过这本书介绍中国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借鉴吸收先进技术和理念,不断取得现代化发展的新成就。”

(海瑟姆·穆扎恩参与采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