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华南理工大学将在
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
继续实施综合评价招生
为方便广大考生准备报考资料
综合评价招生报名系统
已于1月21日开通
(网址:https://bm.chsi.com.cn/)
具体事宜如下
一、招生省份
2025年我校将在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五省市继续实施综合评价招生。
二、报名条件及类别
(一)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考生均可申请报名:
1.符合五省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含往届生)。
2.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6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成绩全部达到合格。
招生专业主要采用英语授课,非英语语种考生须慎重报考。
(二)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A类: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
B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三、招生专业及选考科目
招生专业为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设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的专业,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其中生物医学工程、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招生专业名称以各省招生简章公布为准。
四、报名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方式
考生须于报名截止前登录“高校特殊类型招生信息服务平台”综合评价报名系统,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
(二)网上提交材料
考生须在报名截止前如实提供以下材料并上传报名系统。
1.个人陈述,简述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未来规划。
2.高中一至三年级五次期末考试成绩,高三年级一次校级以上模拟考试成绩。
3.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证明。
4.高中综合素质证明材料扫描件,如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经历、研究性学习、自主选修课程学习情况等。其他反映考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材料(如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文体类活动获奖证书等)。其中,论文和专利不得作为证明材料上传。
5.英语能力证明材料扫描件(非必需)。
考生须确保网上提交材料的扫描图片真实、完整清晰,否则报名无效。考生提交完上述材料后,还须下载打印申请表,申请表每一页经考生本人和中学负责人签字、中学审核盖章后扫描上传,确认报考。
江苏考生以报名提交时的专业志愿顺序作为高考录取及安排专业依据,请谨慎提交。
(三)材料初审
报名截止后,我校将组织专家对所有考生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初审,于6月初择优确定初审通过考生名单,其中B类考生经审核后,如满足相关条件要求直接通过初审。初审通过考生名单在我校本科招生网予以公布。初审通过考生须于缴费期限内通过报名系统确认并缴纳机试测试费,逾期未缴者视为自动放弃。
五、学校考核
学校考核包含机试和面试环节。具体的考核时间、形式、内容等相关安排将另行通知。
六、学费
学费:9.5万元/生·学年。学校已建立与收费相适应的奖助学金保障体系。
七、招生咨询
各位家长、考生还可通过招生办公室、招生宣传组、招生学院(联系方式详见:http://admission.scut.edu.cn/30774/list.htm)咨询相关政策。学校寒假期间(1月14-2月20日)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咨询。
附件:
学校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3年跻身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6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其中,工程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60余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3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49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2017年,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办学模式又一次新的探索。校区按照“卓尔不凡,臻至一流”的发展定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示范区建设,致力于建设成为集聚国际高水平团队、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开展深度国际合作、聚焦前沿科学研究、推进高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造创业的高地,率先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新工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示范校区。
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将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弘扬“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双引擎”,大力推进“学术华工”“开放华工”“善治华工”“幸福华工”“大美华工”建设,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勇当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排头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华工智慧和华工力量。
未来已来
我们在华南理工大学等你!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招生办公室
微信编辑:鲍恩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