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的就职,卢比奥也成了美国的新任国务卿,而他的首访地点,就是特朗普多次关注的巴拿马。
本以为这次访问就是外交的一个常规环节,因为巴拿马对于特朗普的威胁,巴拿马政府表现的很强硬,多次强调巴拿马运河的主权性。
而卢比奥访问巴拿马除了运河问题,更多的是涉及巴拿马和中国的关系,特别是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问题。
巴拿马运河是巴拿马的命脉,也是全球航运重要枢纽,控制着两大洋之间的海上通道,美国历来把这片水域当作自己的“后花园”。
即使巴拿马名义上收回了对运河的控制,背后的影响力却始终无法撼动,此行,卢比奥除了要压巴拿马政府在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妥协,还有一个关键的决策,摆脱中国在这一战略通道上的存在。
在历史上,这一运河的控制权,曾一度掌握在美国手中,而巴拿马人民为了拿回运河控制权,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署了著名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这才将运河的控制权交还给巴拿马政府。
但尽管运河控制权表面上交还给了巴拿马,美国依旧保持强大的影响力,在1980年代初期,还有美国的驻军。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全球,巴拿马在2017年正式加入了这一计划,也是第一个拉丁美洲加入国。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扩展,它促进了对拉丁美洲的经贸合作,还加强了与巴拿马之间的联结,尤其是在运河上的投资和开发。
但这一举动却让美国深感不安,美国认为,巴拿马与中国合作会削弱其对这一重要战略通道的影响力,河的控制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涉及到美国在全球政治博弈中的地位。
现在,美国的强势介入,无疑让巴拿马再次站在了全球博弈的风口浪尖。
巴拿马为了坚持其对运河的主权,已经在数十年中经历了艰难的政治斗争,如今,巴拿马政府再次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抉择时,却选择了让步。
美国的做法很直接,也很有力量,他们知道,巴拿马运河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控制住了这里,也就掌握了连接两大洋的命脉。
美国提出,美军军舰将不受限制的通过巴拿马运河,他国军舰自由航行在本国领域,这对于巴拿马来说无疑是侵犯主权的行为。
但是面对美国的强硬姿态,他们的选择并不多,为了确保与美国的关系不恶化,巴拿马政府做出了让步。
此外,美国在经济援助方面的承诺,也是巴拿马政府无法忽视的诱惑,巴拿马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妥协是必然选择。
而且巴拿马还宣布退出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这也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减少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
在巴拿马运河的五个港口中,有两个港口跟中国企业息息相关,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早在1997年就通过签署协议,获得了在巴拿马运营港口的特许经营权。
这一协议原定25年,到了2021年,双方又续签了另一个25年的协议,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巴拿马运河的运行将持续几十年。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除了是一个商业投资,还是在全球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巴拿马运河承载着巨大的运输需求,而中国企业通过在巴拿马的投资,成功的保持了对这些港口的经营权。
但这合法的行为,却被特朗普称为,“中国基本上已经接管了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国内的两位律师以“违反宪法”为由,向政府提出了诉讼,要求收回中国企业的特许经营权。
这起诉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此普遍认为,这不单是一次法律纠纷,更像是巴拿马的一次“政治试探”,表面上看,诉讼围绕着合同是否合规的问题。
但可能是巴拿马政府面临的国际政治压力和其如何在这些压力下做出回应的复杂局面。
有人认为,巴拿马有权做出独立决策,收回外资在运河的控制权,不仅是对国家主权的捍卫,也是对全球经济格局的一种重新审视。
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巴拿马的外交策略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利益,也涉及到其与全球大国的关系,因此,一些人支持诉讼,认为巴拿马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独立性。
但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巴拿马作为一个小国,在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任何激烈的外交举措可能会导致经济上的孤立。
巴拿马与中国的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对港口和航运业的影响。
如果巴拿马一旦选择彻底撕毁与中国企业的合同,势必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冲击,更可能让其在国际上失去信任。
这个小国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国际航运、全球贸易流向,甚至是中美两国的外交策略,今天的巴拿马,就像是一枚被大国争相争夺的棋子,每一步走错,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未来,巴拿马政府必须在维持国家独立性和经济稳定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是否继续让中国企业在运河区域保持影响力?是否彻底倒向美国,满足其战略需求?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影响巴拿马自身,还会牵动整个拉美地区的政治格局,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体系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任何关于巴拿马运河的调整,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震荡。
巴拿马的选择,或许会成为小国如何在大国博弈中找到立足之地的经典案例,而这场围绕巴拿马运河的“棋局”,远未到终局,未来依旧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