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伊斯兰堡2月5日电 通讯|“我真切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温暖关怀”——记中国医生为巴基斯坦儿童做先心病手术
新华社记者杨恺 张敬尧
“中国医生就像天使一般,我很高兴自己现在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在巴基斯坦国家心脏病研究所的病房内,8岁的女孩阿夫拉·阿米尔向中国医护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
阿米尔的母亲赛义玛同样激动得热泪盈眶。她说,女儿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时才10个月大,但自己负担不起高昂的治疗费用。
“我一直担心女儿会有意外,但中国医生给了我们希望与安宁。”赛义玛说,“以前我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巴中之间的友谊故事,如今我真切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温暖关怀。”
1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潘湘斌率领的援巴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紧急项目专家组赶赴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瓦尔品第市,为8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免费手术,阿米尔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所有患儿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患儿们能够快速康复,得益于潘湘斌团队首创的无放射线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潘湘斌向记者介绍,借助这一前沿的医疗技术,病人可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整个过程无需开刀,也无需用到放射线和造影剂。
“不开刀意味着没有疤痕,我们这次在手术中使用的也是可吸收的封堵器,在植入患者体内一年后会自然消失,病人心脏上的洞也会被自身组织修复。使用这项新技术诊疗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潘湘斌说。
中巴两国间的医疗合作由来已久。“这次担任我手术助手的是一位巴基斯坦姑娘。手术后,她摘下口罩激动地问我是否还记得她,原来早在去年5月我在土耳其带教手术时,她就在一旁见习。”潘湘斌说,这段小插曲恰是中巴友谊源远流长的例证。
据了解,中方医疗团队此次在巴期间已为当地约200名医务人员开展了集中培训,内容涵盖超声引导介入技术的操作流程、新型介入材料、移动医疗车技术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潘湘斌说,“接下来,我们计划为巴方培训更多能够掌握中国原创医疗技术的医生,让他们使用手术车到偏远地区救助更多患者。”
巴基斯坦国家心脏病研究所专家哈姬拉·阿克巴尔说,近年来,由于孕妇营养不良、妊娠和分娩并发症等问题,巴基斯坦先心病儿童出生率呈上升态势。
对于中国医生带来的先进技术,阿克巴尔赞赏说:“这是巴中持久友谊的典范,中国医生所带来的美好回忆将永远留在患者及家属心中。”
在首批患儿接受手术后,巴基斯坦第一夫人阿西法·布托·扎尔达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一同看望了康复中的先心病患儿,并为他们送上慰问品。
姜再冬说:“先心病治疗项目是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我们将继续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对巴民生援助,更好造福巴方民众。”
阿西法表示,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像中国一样无私地同巴方分享开创性医疗技术,这一暖心举动是巴中铁杆友谊的有力证明,相信两国民生合作将为巴方民众带来更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