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精深的科学,我所知有限——好在绝大多数人都所知有限,因此我可以站在绝大多数人的立场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以大S的离世为例,我看了很多资料,大S之死,与自身身体状况较差有关,与日本的分级医疗制度有关,甚至与泡温泉也有关......泡温泉会消耗她本来就看似不足的体力。

更大的问题在于,她家人包括大S自己都忽视了流感的严重性。当地医生已经建议她入院治疗,但大S考虑到已经订好返程机票,不想在日本的医院滞留。

这里又岔出另外一个话题:大S自小养家,责任感极强,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她不愿因为自己的病情影响家人的行程。

她以为感冒扛一扛就扛过去了......或者说,扛到台湾,该输液就输液,该住院就住院。那是她的主场。

说到这里,大S跟我们普通人一模一样,她面临的无妄之灾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面临到。

只是因为她是名人,所以她的死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同情。

表达完情绪,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吗?

我个人建议给流感改名

望文生义,流行性感冒很容易归于“感冒”。事实上,它们很不一样。

关于流感跟感冒的区别,deepseek给了我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流感更像“全身暴击”,感冒则是“鼻子遭殃”。

也就是说,流感只是某些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危险程度高出很多。

为何不把流感改一个名字呢?哪怕用flu的音译也行,例如,“附戮病”。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全球至少5000万人死亡......这哪里像“感冒”,纯粹是病毒对人类宿主发起的屠戮。现在每年全球因流感死亡仍达到29万至65万人之多。

改名会加深人们对流感的认知。

另外,流感引发的并发症死亡也应该归于流感死亡。我猜,我国每年因为流感并发症死亡应该有数万人之多。

正视流感的致命性,才能让更多的人重视流感。治疗新冠等呼吸道疾病方面我们摸索出不少经验,流感重症进医院,被治愈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流感夺人性命,主要在于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迷之自信:流行性感冒,有啥大不了?

流行像一阵风,过去就好了。

没想到,总是有人倒在风口上。

难怪古语说,“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然哉。


图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