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红烧牛肉干拌面,何王庙保护区,水生生物学报,新华网。
安徽铜陵男子偶遇江豚吐水
1月31日,IP地址为安徽铜陵的网友@红烧牛肉干拌面发布了一则视频,定位在铜陵大通环岛生态采摘园,这里濒临长江、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中部,他居然幸运地在这里看到了罕见的长江江豚!该视频的配文是:”原来你真的会吐口水!“
视频中博主站在某河道的旁边,周围还有不少的小船,他的镜头对准了远处水中一只灰色的动物,可以看到这只动物体表圆溜溜的。
博主随后将镜头拉近,我们一眼就能认出这是江豚,结合拍摄地,可以肯定这就是非常罕见的长江江豚!这只江豚并没有在意人类,它突然从水中仰起头,朝着靠近河岸的方向吐了一口水,这个过程被博主清楚的记录了下来。
随后它朝着河道的深处游去,很快就开始下潜并消失了。
这个视频截至目前已经有12万的点赞了,足以见得长江江豚的受欢迎程度。很多网友都戏称长江江豚是长江街遛子,甚至有人编了一首并不押韵的打油诗来玩梗。
另一部分网友则更在意江豚的保护等级,他们很好奇如果真的抓了江豚会怎么样?肯定不会像广东这位网友说的”关一辈子“。有个安徽的网友表示以他所知的真实案例看,抓了江豚真的是10年起步的。
抓了江豚会怎么样?
长江江豚目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保护等级的提升是在2021年2月5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确定的。长江江豚还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的极危(CR)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濒危物种名录。
看到这些名头,你就知道抓长江江豚肯定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会面临严厉的法律后果。
捕获江豚的行为往往会触发多项法律制裁。那些敢于捕捉江豚的人,往往对保护水产资源的法规置若罔闻。他们首先可能触犯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条,即在禁渔区域、禁渔时段内,或采用禁止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水产品捕捞。
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若侵权人故意违反法律,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并造成严重后果,被侵权人有权要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捕捉江豚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可能对江豚种群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义务。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也对此类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非法收购、运输、出售这些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根据情节轻重,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甚至没收财产。情节较轻者,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较重者,将面临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将受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惩罚,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长江江豚,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成年个体的价值,根据相关评估办法,可高达250万元。因此,一旦非法捕捞或杀害长江江豚的行为被确认,违法者将面临极其严苛的法律惩处。
同样,对于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长江江豚及其制品的行为,也将依据上述刑法条款进行处罚。
江豚吐水
关于江豚吐水的行为的具体意义,目前动物学界其实尚未有定论,但有很多种假说。
第一种假说认为江豚吐水的行为或许是一种捕食技巧。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研究人员观察到,江豚会利用吐水来驱赶鱼群,使它们集中在一起,从而简化捕食过程。同样,在野外环境中,江豚也可能采用吐水的方式来迷惑或驱赶猎物,增加捕获的成功率。
第二种假说则认为,吐水对于江豚而言,是一种社交互动及娱乐的方式。作为聪明且社交行为复杂的动物,江豚可能会通过吐水来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或进行娱乐活动。举例来说,它们会吐出水流,随后用嘴接住,并反复进行这一动作,展现出一种自我娱乐的行为模式。
第三种假说认为吐水是江豚的一种换气机制或清洁习惯。当江豚迅速浮出水面时,它们会通过吐水来排出肺部的废气,实现换气。此外,吐水还可能帮助它们清除口腔或呼吸孔中的杂质。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江豚通过吐水来传达情绪。圈养的长江江豚就曾有出现寻求食物的过程中,向饲养员吐水的情况,因此有人推测这可能是一种表达饥饿感或请求食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