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退休政策已经从2025年1月开始实施了,法定退休年龄已经超过原来的法定退休年龄,过去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女职工50周岁、女管理人员55周岁,已经彻底成为历史。并且2025年1月份,没有出现对应的新的法定退休年龄,比如原法定退休时间是2025年1月份,延迟退休实施后,法定退休年龄就延迟到2月份了,所以2025年1月份不存在新的法定退休年龄。弹性退休政策的实施,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也会有影响,比如55岁退休计发月数170,56岁164,55.5岁退休计发月数又是多少呢?这种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就来详细解答一下。



弹性退休实施,55岁退休计发月数170,56岁164,55.5岁退休计发月数是多少呢?

根据人社部十四五规划,人社部计发在十四五期间修改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计发月数的修改并没有见到有最新的人社部文件。弹性退休后,法定退休年龄有多种多样,不再是原来的全部是整数的法定退休年龄50岁、55岁或者60岁,而是诸如50岁1个月退休、55岁2个月退休、60岁6个月退休等这样的类似退休年龄,而按照目前的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只有整数退休年龄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并没有50岁1个月退休、55岁2个月退休、60岁6个月退休等这种类似退休年龄的计发月数。



目前的养老金计发月数是《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规定的,该决定从2006年开始实施,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改革了退休职工的计发方法,并且一直延续至今。该决定有关计发月数如下。



我们发现,表格中最早的退休年龄是40岁,最晚的退休年龄为70岁,如果出现40岁之前退休,或者70岁之后退休的情况,计发月数是多少呢?不得不说,出现这种概率的机率极小,但是也不能完全杜绝这种情况。如果出现40岁之前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退休的情况,比如因为身体原因必须退休的情况,那么在退休时计发月数该如何确定呢?

这是某地38.5岁退休对应的养老金核定表,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取值是按照4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233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



下面再看一个42.5岁退休的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的取值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计发月数不是按照42岁对应的226取值的,而是按照43岁对应的计发月数223取值的。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如果出现退休年龄在40岁到70岁之间以外的退休年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按照40岁或者7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小于40岁退休的,按照4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取值,高于70岁退休,按照7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取值。

有了以上养老金计发月数取值原则,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诸如50岁1个月退休、55岁2个月退休、60岁6个月退休等这种退休年龄的计发月数取值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50岁1个月退休,按照51岁对应的计发月数取值,55岁2个月退休,按照56岁对应的计发月数取值,60岁6个月退休,按照61岁对应的计发月数取值。所以,标题中关于55岁退休计发月数170,56岁164,55.5岁退休多少的疑问也就解开了,55.5岁退休,按照56岁对应的计发月数取值,就是164。



综上所述

延迟退休实施后,新的法定退休年龄将会出现有零有整的情况,因为有关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新规则,还没有出炉,在原来的计发月数规则下,对于类似55.5岁退休的这种有零有整的退休年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按照加一原则进行,在退休年龄的整数部分加上1,得出新的年龄,用该年龄查找对应的计发月数。比如55.5岁退休,整体退休年龄是55岁,加1后,变成56岁,然后用56岁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