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35岁失业7个月找不到工作,才发现:真正能抵抗裁员潮的,根本不是自己的专业能力。曾经在大厂呼风唤雨的高管,竟完全没有搞钱的能力。
- 此帖一发,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浪潮。
35岁找工作,玩的是人脉了,不是傻乎乎的打开BOSS找人事,而是微信联系朋友内推。
越是大厂这类个人能力越不行,都是靠平台和团队。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我一大专毕业女生!最近几年风生水起!要能力没能力,要长像也很是一般般!感谢上天眷顾。
35岁之后才发现,在企业呆,混才是真正的能力,专业能力是附带的,有比没有好。悲剧的是,每家公司怎么混都不太一样,根本无法平移。
我在工厂干了十来年,现在在干监控,感觉一个工作干久了,会让人产生思维惰性,以及对外面世界的畏惧。我找了很多次工作,其实都挺好找,但是每次离职都有种不知道下次该怎么办的感觉。现在的工作只是把你打造成专用螺丝钉,而出了这扇门,又要重新接受打造了。
失业时刻,高技能的优势高于高管。
出来就归零了,还什么高管…人家随便给你发工资,让你进去指挥么?还是得本身有门技术,然后有相关管理经验,这个还要看年龄…没有技术的,年龄大了,根本没戏。
- 其实,这个发帖来自于一个网友的自述:
35岁失业7个月找不到工作,才发现:真正能抵抗裁员潮的,根本不是自己的专业能力。曾经在大厂呼风唤雨的高管,竟完全没有搞钱的能力。
我今年35岁,到现在已经失业7个月了,这7个月里,我到处找工作,投了无数份简历,参加了一场又一场面试,可就是找不到工作。这段时间,我真的想了好多,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能抵抗裁员潮的,根本不是自己以为的专业能力。
以前我在大厂工作的时候,那真算得上是意气风发。作为高管,我在团队里呼风唤雨,觉得自己能力超强,凭借专业知识在行业里也算小有名气。公司的重要项目都有我的参与,带领团队拿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业绩,那时的我自信满满,觉得只要专业能力过硬,工作就会稳稳当当。
可谁能想到,突然就被裁员了。一开始,我还没当回事,觉得凭我的能力,找份新工作还不是手到擒来。但现实却给了我狠狠一巴掌。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偶尔有面试机会,也总是在最后关头被拒之门外。我开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发现,那些顺利找到工作的人,除了专业能力,还有很多我忽视的东西。他们有着广泛的人脉,在失业后,一个电话、一条消息,就能从朋友那里得知新的工作机会,甚至有人直接被内推进了不错的公司。而我呢,以前在大厂只顾着埋头工作,觉得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很少花时间去经营人脉,现在才发现,人脉在找工作的时候太重要了。
还有那些有搞钱能力的人,就算没了工作,也能很快找到新的赚钱途径。他们有的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副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有的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抓住一些小商机,自己创业当老板。可我呢,除了本职工作,完全没有搞钱的能力。一直以来,我都依赖着公司的那份工资,从来没想过要去拓展其他赚钱的渠道。
曾经在大厂的辉煌,在失业的那一刻仿佛成了一场笑话。我才发现,专业能力只是基础,想要在职场的风浪里站稳脚跟,还得有更全面的能力。光有专业知识,没有人脉,就像一艘没有导航的船,在茫茫大海里找不到方向;没有搞钱的能力,一旦失去工作,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现在的我,虽然还没找到工作,但我已经开始改变。我主动联系以前的同事、朋友,重新建立起联系,也开始学习一些新技能,尝试发展副业。我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不再害怕失业,不再被裁员潮轻易打倒。我也想告诉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只埋头于专业能力,多花点时间去经营人脉,去培养搞钱的能力,这对我们的职场生涯和生活都太重要了。
从这份网友的现身说法来看,该网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经营人脉比专业技能更重要。同时,在工作之余,还要发展副业、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这名网友感悟深刻,写得很通透。他的经历,对于仍处于舒适区的人,特别是所谓的高管们,显得极具有借鉴意义。
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各行各业都处于充分内卷的状态,年龄往往成为职场难以逾越的鸿沟。35岁以后该怎么办?40岁又咋办?45岁以后又能干什么?何时会被企业抛弃?不得而知。
因此,只有不断适应、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至于这名35岁失业的高管,他的经历的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职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里走得更远。
可以肯定,专业能力强是基础,搞钱能力是加分项,而适应力和学习能力,包括扩充有效人脉,才是职场上的常青树。总之,强大的不要只是你所处的平台,而是你自己。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