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2时10分

迎来立春节气

春的脚步越来越近


立春节气有哪些奥秘?

欢迎观看

《漫谈二十四节气》

系列科普视频之立春

以下视频来源于

江苏气象

01:33

《漫谈二十四节气》系列科普视频之立春。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x中国气象报社 联合出品

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立春时天子亲率臣子去东郊迎春

祈求丰收

战国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

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

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岁月不居

时节如流

一个崭新的轮回

来到了我们身边

历经冬日的蛰伏

万物都将重新焕发生机

一切美好也将渐次绽放


依据古代历法

五日为一候

三候为一气

那么立春三候都是什么?

01

一候东风解冻

东风轻拂、乍暖还寒,一汪江水如凝眸,滋养了山川的灵秀。


02

二候蛰虫始振

残雪消融滋养大地,蛰居的虫类在洞中苏醒。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伟大的生命,将重新装扮美丽的大地。


03

三候鱼陟负冰

水底的鱼群,仿佛要破冰而出,一览这春日景色。


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

立春后白天渐长

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

天气开始逐渐回暖

但立春并不代表入春

该节气我国天气气候有何特点?

一起来看

立春节气是六九的第一天,即“春打六九头”。此时天虽未暖,心已向暖。

但同时,立春后的天气也开始变得“调皮”。人们常说立春后的天气就像“孩儿面”一样多变,一会儿哭(下雨),一会儿笑(晴天)。王安石也曾经用“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的诗词来描述春日天气变化多端,反复无常。


气象专家解释,立春后正是气压场转换时,冷暖气团你来我往,相互交汇,尽管气温回升,但冷暖变化明显,雨水增多,天气变化较大,经常“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有时降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柔”细雨,有时出现大风、暴雨、沙尘、雷暴、阴雨寡照等各种灾害性天气,甚至出现倒春寒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立春不等于入春。气象统计资料显示,立春是所有节气中,寒冷程度排在第三位的

总体而言,我国北方入春晚,南方入春早:东北、西北地区通常在清明节气前后入春,华北地区在春分节气前后入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惊蛰前后入春,西南地区在雨水节气前后入春,只有在华南地区,立春节气可以作为春天的开始。


气象学对入春有严格的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规定:基于当年气温序列计算5天滑动平均气温构成滑动平均气温序列,当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10℃,则以其所对应的当年气温序列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10℃的日期作为春季起始日,如果初次判断的起始日期比常年偏早15天以上,需进行起始日的二次判断。

据史书记载

从周代开始

就将立春作为重要节日

举行种种迎春的庆祝活动

除此之外

立春还有哪些习俗?

该如何养生?

立春之日有许多传统风俗。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

“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妇女用彩色绫罗,剪出花鸟等簪在发髻上,名“春燕”。春燕又名幡胜、彩胜、春书。

立春这一天,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等作馅儿包着食用。

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的到来代表了春天的开始,虽然有春的意思,但是此时乍暖还寒,不宜过早减衣服,仍要"春捂"。


要谨防“倒春寒”的侵扰,在饮食上可增吃大蒜、洋葱等“味冲”食物,对预防伤寒感冒等大有益处。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同时,经历冬季的收敛藏伏,春季也正是运动养生的最佳时机。


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等食物。

一年之计在于春

愿你不负春光

不负梦想

迎着春的气息

一起向未来!

立春是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过后预示着气候变暖;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为何有两头春

庚子鼠年还没有结束,新一轮的24节气又已经开启了。


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地球公转1周为1年,分12个月,算做365天(闰年则有366天)。阴历是按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1周为1月,一年为12个月的一种历法,实际天数为354天。

中国的历法就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这样,在阴历和阳历之间就出现了11天的偏差,于是在阴历中出现了“闰月”,来解决阴阳历中出现的时间差问题。

双春年则一般在闰月年出现。按正常月份的话,阴历年中有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更替一轮后,进入下一年的节气更换中。但由于闰月的存在,则使下一年的立春节气出现在这一年的尾巴上。因此出现“双春年”的现象。


在我国的农历计时方法中,引入了一个的“19年7闰”的方法。也就是说,每隔19个年头,会加入7个闰月。而这7个闰月并不是固定在哪一个年份里面,而是分布在这19年里。这就导致了在19个年头里,有7个年没有立春,但是剩下的12个年份仍然有立春,而且大多数都是在春节之后。

“双春年”只是阴阳历“置正”造成的结果,是历法节气自然的产物,本身与吉凶祸福无关的。

什么是无春年、单春年?

无春年是指在整个农历计时的年份中,从正月初一一直到腊月三十,一个立春节气都没有。

在民间没有立春节气的年份,最初人们只是把这种年份简单地叫为“无春”,也叫为“寡年”,后来又根据“寡”的字意,演绎为“寡妇年”,这样便有了“寡妇”意思。旧俗认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男欢女爱的象征,“无春”之年是无法怀春的,故有“寡年”不宜婚嫁之说。


所谓单春年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在农历计时过程中,一个年头里面只有一个立春。按照我们之前所提到的19年7闰的说法,在这19个年头中,有5个年份是单立春,也就是单春年。单春年。有可能是在年头,也有可能是在年尾。

两头春的民间说法

“双”是大数,逢双见喜,新人婚姻嫁娶喜欢“成双成对”,为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幸福美满,老一辈都会请人算好适合结婚的好日子,一般都会挑有立春的年景选择成婚,寓意好运,美满。有些地方的风俗认为双春年结婚,新人能够和谐美满,多子多福。

但有些地方有很相反,认为一年有两个立春,结婚则不是很好,主要春有“二度春”的含义,认为这样的年景结婚则会离婚,婚姻不美满。


练习

农历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双春年”,在这一年中将出现两次相同的节气:立春。下列关于双立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立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立春过后,北半球各地进入春季

C.两次立春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年

D.两次立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

【答案】D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