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特朗普一上台,美国就不再掩饰对欧洲的蔑视和压榨,这一次,他不仅要打贸易战,还直接威胁用武力夺取丹麦的格陵兰岛。曾经标榜“共同价值观”的美欧联盟,如今却变成了霸主与附庸的关系,欧洲被无情羞辱、威胁、讹诈,而欧盟领导人只能在布鲁塞尔的会议室里高喊团结,却毫无还手之力。这场美欧裂痕的撕裂,正标志着欧洲在全球格局中的无奈退场,也意味着美国霸权对盟友的压榨进入了新阶段。
美国一直宣扬“盟友关系”,但实际上对欧洲的态度从来不是平等合作,而是赤裸裸的剥削。在特朗普眼中,欧盟不过是一群软弱的韭菜,美国想割就割。他扬言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理由无非是“贸易不平衡”,说什么欧盟占了美国便宜。但这不过是惯用伎俩,欧洲的产业结构和贸易模式一直遵循市场规律,美国的贸易逆差完全是自身经济结构失衡、生产成本高企、全球竞争力下降的结果,怎么就成了欧盟的“罪过”?特朗普要的不是公平贸易,而是要让欧洲低头,接受不对等的经济关系,接受美国霸权制定的规则。欧盟若敢反抗,就用贸易战、经济制裁、甚至直接威胁军事行动施压。
更荒谬的是,特朗普居然公然不排除使用武力夺取格陵兰岛的可能性。格陵兰岛是丹麦的自治领土,但在特朗普眼里,这片战略要地似乎只是一块随时可以撕下的战利品。试问,当今世界上哪个所谓的“盟友”会对自己的伙伴说:“你的领土我可能会抢走”?特朗普这种赤裸裸的掠夺心态,不仅暴露了美国对盟友毫无尊重,也彻底撕下了西方民主国家“和平合作”的遮羞布。欧洲一直以为美国是“安全保障”的提供者,但现在才发现,这个“盟友”随时可能变成最大的威胁。
面对特朗普的贸易战和领土威胁,欧盟领导人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放下幻想,强调团结自保。法国总统马克龙表态称欧盟必须“让自己受到尊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警告欧盟“随时准备自卫”。但问题在于,欧洲真的有能力对抗美国吗?欧盟的军事体系长期依赖北约,而北约的主导者正是美国。欧洲即使想要增强自身的国防工业,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摆脱美国的控制。即便在经济上,欧洲虽然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但在科技、能源、金融等领域,美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更何况,欧盟内部并不团结,各国利益各异,对美国的态度也各有盘算。例如波兰等东欧国家一直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根本不敢真正与美国对抗,而英国脱欧后更是直接与特朗普眉来眼去,试图在贸易谈判中谋取利益。欧洲如果不能在内部达成真正的战略共识,那么即便言辞再强硬,面对美国的强压,也不过是徒劳挣扎。
特朗普的强硬姿态不仅是为了经济利益,更是出于战略考量。他深知欧洲已经陷入严重的内部分裂,法德等核心国家的影响力正在下降,整个欧盟的凝聚力和行动能力都大不如前。因此,他选择在这个时候加大施压,逼迫欧洲让步,甚至在必要时分裂欧盟。如果欧盟妥协,美国就可以获得更优惠的贸易条件,继续享受经济霸权;如果欧盟强硬,美国则可以进一步分化欧洲,利用内部矛盾让欧盟自乱阵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似乎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破解之道,仍然在被动应对美国的攻势。
格陵兰岛问题更是暴露了欧洲的无能与脆弱。丹麦首相虽然坚决表示不会出售格陵兰岛,但特朗普根本不把欧洲国家的抗议当回事。美国的军事基地早已深入格陵兰岛,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只会进一步加强。如果丹麦不能寻求更强有力的盟友支持,未来美国极有可能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上逐步蚕食格陵兰岛的自治权,让这块战略要地名义上属于丹麦,实则成为美国的实际控制区。这将是对欧洲主权的最大羞辱,但欧洲对此却无能为力。
特朗普敢如此放肆,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的强势,更因为欧洲的无能。过去几十年,欧洲始终幻想自己是一个“全球性力量”,试图在美中俄之间寻求平衡,但现实是,它既无军事独立性,也无政治决策权,经济上又受制于美国的金融体系,能源上被俄罗斯牵制,在所有关键问题上都无法真正自主决策。现在,美国已经毫不掩饰地将欧洲当作提款机和附庸,而欧洲却只能在布鲁塞尔的会议室里空喊“团结”,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的反制手段。这场美欧矛盾的爆发,只是全球格局剧变的一个缩影,而欧洲在这场变局中的地位,只会越来越边缘化。
特朗普的所作所为,让欧洲终于清醒过来,但他们是否有能力真正摆脱美国的控制,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如果欧洲继续软弱下去,特朗普的下一步可能就不仅仅是关税战,而是真正的政治和军事胁迫,甚至可能扶持亲美势力直接操控欧盟的决策。如果欧洲还想在全球格局中保留一席之地,那么他们必须拿出真正的行动,而不仅仅是空洞的声明和抗议。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强者才能得到尊重,欧洲必须迅速调整战略,否则在美欧关系的棋局中,他们只会被美国彻底玩弄,最终沦为一个没有自主权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