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2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不同文化和社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条件、资源和形式,产生不同的教育问题。吸取不同文化教育的优秀理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才能探索出最适合的教育之路。春节特辑,探索世界教育理念,锚定中国教育的全球坐标,带你领略七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探索各国独特的教育体系,感受不同国家教育带来的差异,深入探讨教育对孩子们成长乃至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探索中国教育的发展之路。
提及以色列,最深刻的印象不是新闻中的冲突之地,而是培养出162位诺奖以及拥有全球数量第一科创公司的国家,一个18岁无论男女都服兵役的国家。
在以色列听到最多的三个词汇是“Enjoy”“Happy”以及“Equal”,也许在基础教育领域,他们并没有赢在起点,但在创新领域,他们绝对赢在最后。
如果有人要问,以色列创新力如此强大的秘诀是什么?
答案毫无疑问就是——敢于质疑的精神和对质疑的包容。
犹太人敢于质疑的精神可能始于公元3世纪时的《塔木德》,里面记录了犹太祖先们对生活的所思所想。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这种质疑并没有给犹太人带来多少好处,反而还有点招人烦、招人恨。
直到文艺复兴以后,科学精神的兴起,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质疑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
1、没有永远不变的终极真理,不迷信权威,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一切依赖于经验和证据的知识都是值得质疑的,人类可以通过质疑和实践来拓展认知的边界。
在以色列,教育被视为国家的未来和命脉。
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说:“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并将“不创新,就会死”作为教育纲领。他们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在许多犹太人家庭,大人对放学的孩子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
有一组让人惊奇的数字:全世界的犹太人加起来1900万左右,仅占世界人口的0.3%,却贡献了大概25%的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福布斯富豪榜里前50位的亿万富翁中也有20%是犹太人,哈佛大学的学生当中有1/3是犹太人;耶鲁大学25%是犹太人;常春藤名校的教授30%是犹太人。在世界100强的企业当中,30%到40%的公司是犹太人掌控的
以色列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
1、培养思辨,挑战权威
以色列人从小就被培养了思辨能力,他们不轻信任何东西,而是要求证据和逻辑。
以色列人也喜欢提出问题,他们认为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没有答案就没有进步。以色列人也不怕挑战权威,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可能犯错或者有偏见,任何理论或者规则都可能有漏洞或者过时。以色列人也不拘泥于传统或者常识,他们敢于打破陈规,尝试新的可能。
他们鼓励孩子们讨论问题。如不同意,你可以直接说出来。
在以色列,没有一间安静的教室。老师总是会提出问题,三两个人一起讨论。
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有没有谁有不一样的观点?”“有没有谁不同意?”在家庭中,常常问孩子的一句话是,“你是怎么想的?”
孩子们都极度拥有探索知识的欲望,他们希望在辩论当中能够获胜,变得更加出众,所以他们自由、积极地质疑、共同探究、表明自己的立场,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
《他乡的童年》中,管理学院主任乌迪·阿哈罗尼提到:“我们质疑一切,辩论是以色列人的基础,你不必照搬圣经,而是试图明白它的不同涵义。”
敢于质疑,是以色列人传递给孩子们重要的信念。保持创新,一个重要的本质就是敢于质疑,保持个性,你不必遵从权威。
2、培养创造,追求创新
以色列人从小就被培养了创造力,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而是要求改进和优化。
以色列人也喜欢追求创新,他们认为创新是一种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式。以色列人也敢于冒险,他们认为失败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以色列人也善于合作,他们认为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大于个人的。
总的来说,以色列人的聪明不是一种偶然或者天赋,而是一种选择和努力。他们通过优质而多样的教育,培养了自己的智商和情商,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成就了现在的他们。
3、不同的对话,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
以色列的教育,他们不追求单纯对错的答案,而是从小就鼓励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换而言之,我们的教育重在教孩子“会学习”,而以色列强调的则是帮助孩子“学会学习”,他们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敢于怀疑,随时发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才是科学的真正进步。”
鼓励孩子踊跃提问,是以色列教育中的第一步。
4、包容再次尝试
在以色列,家长和老师都不把失败视作坏事,相反,他们认为失败是“接近成功”的代名词。
有三个以色列大学生提出了一个登陆月球的项目。结果,在耗费了1亿美元后,登陆舱在距离月球表面5公里的高空坠毁了。
但这三个人在以色列仍然被视为超级英雄,因为他们的壮举让以色列成为世界上第六个成功接入月球轨道的国家,差点成为第四个成功着陆月球的国家。
包容的不是失败,包容的是再次尝试。我们不认为那是失败,只是一次行不通的经验,我们要再尝试。
5、多问why和how,这才是创新思维和学习的关键
强调有意义的学习,重视知识的实践
谁 (who) 、什么地方 (where) 、什么时候 (when) 、做什么 (what) 、怎么做 (how) 、为什么 (why) 、哪个 (which),在这7个W问题中,哪两个是最重要的?
以色列前教育部长夏伊·皮隆认为:为青年人提供科学知识的培训,不是为了让他们变成更好的科学家,而是为了让他们变成更好的人,赋予他们理性思考、逻辑思维的能力,教会他们辨别真理和习惯根据事实做决定。
以色列对任何一个学习主题,都要求深入了解它的关联脉络,从知识到提问,从记忆到了解,从教材到对话,从老师到社群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他们常常从椅子上站起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用行动改变社会、国家和世界。
当我们让孩子“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我们忘了,人生是一场长跑,拼的是对生命的敬畏,正向的思维,从经典汲取的智慧,生命的阅历,让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美好的生命格局。
以色列中小学看似自由、开放,但却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阅读兴趣。虽起步晚,但后续爆发力十足,在起点看似输,却可能赢在终点。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网 络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