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下午,接机人员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迎接福州市首批重点企业返岗务工人员。图/新华社

据新华社报道,随着春节假期缓缓落幕,务工人员陆续返岗,“春风行动”搭起就业“连心桥”。各地出台多项举措,保障外出劳动者温暖复工。

比如,在贵州威宁等地,政府通过“五个一批”的方式,为务工人员提供了“点对点”的返岗服务。从飞机、高铁到火车、客车,甚至是自驾,政府都给予了相应的补贴,确保务工人员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返回工作岗位。截至2月3日,已有1100余人享受政府补贴,踏上返岗旅途。威宁的做法,无疑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展现了政府在务工人员返岗问题上的责任感和担当。

福州市的做法也同样值得称赞。当地政府不仅安排了专机、专列、包车来输送务工人员返岗,还出台了一系列稳工促生产的政策措施。“家门口”直达“厂门口”,这些措施不仅为务工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传递了一种尊重和关怀,同时又考虑了企业的用工需求,为企业的稳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可谓“一举多得”。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除了提供“点对点”的返岗服务外,还计划举办多场招聘会,为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选择。同时,上海还通过职业指导、定向培训等措施,助力务工人员提升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增收。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不仅满足了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更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可见,务工人员输出和输入地加强联动,开展好精准服务,不仅可行且十分必要。事实上,保障劳动者温暖复工,不仅关乎节后的短暂过渡,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贯穿日常的系统工程。

比如,一些企业的用工需求与务工人员的技能不匹配,导致就业难题。这些问题需要有关方面加大对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确保务工人员能够顺利返岗、稳定就业。

此外,还需要有关方面深刻认识到,务工人员的返岗复工,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社会组织应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务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服务对接“点对点”,务工返岗“心连心”,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务工人员深切关怀的生动体现。针对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越来越精准,就能够让更多务工人员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而推动促就业、稳就业取得更大成效,就需要出台更多的“贴心”举措。

同时,也期待更多地方政府能够继续加强服务对接,创新服务方式,为务工人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和支持。

撰稿 / 余明辉(价格鉴证师)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杨许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