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正月初六),90名来自云南的务工人员抵达上海虹桥火车站。这是蛇年春节后又一批“点对点”务工人员抵沪。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高尔娜 李思聪 编辑 何羽茜(01:27)

从2月1日正月初四开始,上海连续三天迎来“点对点”务工人员返岗复工。

2月3日,正月初六,晚7时许,G2195次列车搭载着90位云南来沪务工人员停靠在上海虹桥站。其中,有不少年轻的身影。来自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二(3)班的27位同学集体抵沪,他们将在上海的企业继续为期半个学年的实习课程。


2025年2月3日正月初六晚上七时许,G2195次列车搭载着90位云南来沪工作人员停靠在上海虹桥站。本文图片均为张呈君拍摄

据带队班主任陈朝鹏介绍,去年10月底,同学们从云南来到上海进入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开展实训学习,年前回家过年,现在返沪继续实习课程。

17岁的谢剑就是参加实训学习的学生之一,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实训中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去年来的时候还有些迷茫,今年他感觉会更驾轻就熟一些。实习地点就在松江,他会趁休息的时候去松江大学城转转,看到球场上打篮球、踢足球以及在图书馆努力苦读的同龄人,自己会更添动力。


谢剑,17岁,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二学生

“很憧憬这样的高校生活,因为我们学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下了班之后也会在网上购买一些编程方面的书,希望能考上上海的学校。”谢剑说。

实训学习的生活,让孙鹏辉有种“打怪升级”的兴奋感。他说:“刚来的时候是最低岗的员工,慢慢地职位晋升了,接触的工作更广了,薪资也多了,过年前还有一千多元的年终奖,可开心了。”

晋露在实习中主要负责预装工作,“刚来公司实习的时候,害怕自己说话,同事们听不懂,也害怕和别人玩不到一块。磨合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团队之间还是蛮温馨的,也经常受到别人的帮助。”晋露过年回家,和父母分享了上海见闻,也询问了父母对自己外出工作的态度,“家里面也支持我出来工作,毕竟以后也要出来工作,提前感受一下也不错。”

陈朝鹏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感知到了他们的成长,“原来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对于学习和工作的认知也不强,出来实习之后,不少学生已经有了职业规划。一位同学跟我讲,他想买电脑,学习一些计算机专项,比如说CAD、网页制作,包括机械维修等方面,也想继续拓展学习。”


陈朝鹏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

“我们班是工科专业,明年同学们就要参加云南的职业教育高考,其中专业科目包含了实操和理论,整体占比是比较高的,在公司实习期间会接触到人工智能,也会参与机械操控,校企合作的实践经历会为同学们未来的学业提供很大的帮助。”陈朝鹏说。

春节长假期间,上海市人社部门组织了一系列“专机”“专列”“专车”服务,帮助安徽、四川、湖南、河南、甘肃等劳务输出大省的大批务工劳动者陆续返岗。今年启动“点对点”返岗服务的时间进一步提前,安排的批次也更多,在满足来沪务工劳动者就业需求的同时,也助力企业节后开工的大量用工需求。


同时,为吸引到充足、优质的人力资源,今年市人社部门在以往赴劳务输出大省开展驻点招聘、组团招工的基础上,又主动跨前、进一步丰富劳务协作举措工具箱。各级人社部门除了积极主动做好春节期间“点对点”返岗服务之外,还提前研判用工需求形势和变化。


与此同时,来沪务工劳动者抵沪后,属地人社部门还将通过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结合市场用工需求和个人就业意愿,定制推荐个性化的定向培训项目,并给予培训补贴支持,助力其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增收、扎根上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