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最后一副对联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为老家亲戚承诺的一百多副对联,终在这寂静深夜大功告成。峰哥对着两个儿子感叹:“老爸在鄂尔多斯度过的时光,已然超过了齐齐哈尔,真是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啊!”望着眼前已然年届五十的峰哥,我心底突然涌起一阵恍惚。我们夫妻携手在康巴什度过的这十五载悠悠岁月,仿若就定格在昨天,每一帧画面都那般清晰、鲜活。
2009年,伴随着峰哥在部队工作的调动,作为随军家属,我们一家三口开启了在康巴什的全新生活。
彼时的康巴什,街道干净得近乎一尘不染,街边的公园景致秀丽,处处洋溢着新生的活力。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一头扎进这座年轻的城市。
虽说日子满是希望,可也有着美中不足。小区周边的商业配套远未成熟,即便生活上存在诸多不便,却丝毫未曾削减我对康巴什的喜爱。春日里,在乌兰木伦湖广场上,我们亲手放飞承载着梦想的风筝,看它在蓝天白云间肆意飞舞;盛夏时,婚礼文化园里的牡丹肆意盛放,馥郁花香弥漫在空气中,令人沉醉;金秋时节,登上千亭山巅,放眼望去,漫山遍野赤橙黄绿交织,仿若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铺展在脚下;寒冬腊月,我独爱窝在干净整洁的图书馆内,在静谧氛围里,沉浸于书籍的浩瀚海洋。
时光匆匆,康巴什宛如被施了魔法一般,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令人惊叹的变化。不经意间,小区对面的空地之上,一座崭新的小区拔地而起,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城西忽然有了可以吃喝玩乐的热闹的蒙欣广场。
儿子升入小学时,康巴什已焕然一新。康一小那花瓣造型的教学楼别具一格,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校园里,有一片生机勃勃的小树林,学校不仅在其间栽种了各类果树,精心架起鸟屋,还特意开辟出一块块菜地。
如今已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儿子,每每谈及童年,总会深情回忆起那片小树林,仿佛那里藏着他整个童年的宝藏。大儿子小时候,对写作业极为抵触,常常让我头疼不已。但幸运的是,当我跟班主任老师沟通想让他"替换作业",老师非常赞同,我们把手抄报替换成练钢琴;把写作文替换成背诵古诗等等,这一新颖的作业形式,瞬间点燃了大儿子的热情,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成绩自然也稳步提升。
康巴什对教育名城的打造,对像大儿子一样的孩子们影响深远,从各个名校毕业的年轻且有活力的老师,用他们的热情点亮了孩子们的未来,感染着家长们,家校社协同发力,康巴什的教育开始远近闻名。
随着二儿子步入小学,我越发深刻地感受到康巴什教育的蓬勃发展。学校不仅注重孩子们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全面成长。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从科技创新到艺术文化,从体育竞技到社会实践,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回望,我满心感慨。这十五年来,康巴什从一座略显青涩的新城,成长为教育资源丰富、生活配套完善的宜居之城。而我们的家庭,也在这座城市的滋养下,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与成长。
2024年,大儿子如愿以偿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我也被聘请为康巴什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由衷地感恩康巴什,感恩它给予我们的一切。未来的日子里,我坚信这座城市会继续绽放光彩,我们的家庭也将与它一同,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
(文:乔一峰)
编辑:袁思嘉
校对:李仙渝
审核:李臻昊 王芳
终审:纪杰峰
声明: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康巴什发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