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首尔显忠院的韩国国家公墓,位于韩国首尔市铜雀区铜雀洞冠岳山山麓,占地42.98万坪,供奉着从抗日到冷战时期约65,000余名被认定为爱国和有功人士的牌位。而在显忠院中,有一块鲜为人知的第53区公墓,里面安葬着一批冷战时期前往朝鲜执行秘密任务的、被称为“北派特工”的韩国特工,而更鲜为人知的是,只有这些特工当年的老战友们知道,第53区公墓里的部分墓地实际上是“衣冠冢”,里面根本没有阵亡特工的遗骸。



韩国国家公墓入口

根据韩国军事情报司令部2002年9月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从1951年至1972年间 ,韩国方面总共向朝鲜派遣了11273名北派特工,其中阵亡和失踪人数竟高达7987人。曾任韩国特种部队纪念协会会长朴富瑞先生,在2000年向时任国会议员金成浩提供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按照规定,北派特工的失踪人员不能被埋葬在国家公墓,因为他们的尸体无法被找到。”那么,第53区公墓里的这批衣冠冢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又要牵扯起一段不得不说的朝韩谍战往事。

1967年8月18日,隶属于韩国陆军情报总队的仁川第101区队的两个分队、束草第903区队、汶山第201区队、春川第202区队、杨口第203区队、云川第205、206区队等一共八支韩国特工分队(总兵力48人),从西、中、东部三个方向同时越过停战分界线潜入朝鲜境内执行破坏性报复任务,行动代号“人民军1967”。

在这次特战行动中,由李行根上尉指挥的一个分队从位于杨口郡的韩军第21师管辖区域内越过停战分界线,成功完成了炸毁对面人民军军营的任务,并顺利返回己方阵地。然而,由崔康亨(최강형)上尉率领指挥的仁川第101区队一分队,在从韩军第12师管辖区域内越过停战分界线后,却没能成功返回。仁川第101区队一分队在朝鲜境内遭到了人民军的伏击,包括队长崔康亨上尉及另外四名队员金昌德、金德宰、张正惠和全云成全部被打死,仅一人侥幸生还。

在“人民军1967”行动中,束草第903区队的两名队员姜教春和金永泰也在行动中被打死,这样,韩国特工在这次任务中总计折损了七名特工。事后,朝鲜方面在板门店军事停战委员会主会议室附近展示了他们所缴获的韩国特工的遗体和物品,并强烈抗议韩国方面违反了停战协定,对此韩国政府则予以坚决否认,称这些所谓的物证是“朝鲜的阴谋”,因此拒绝收回特工们的遗体。



朝鲜在板门店展示缴获的韩国特工物品

曾作为北派特工执行过多次特战任务的洪在坤先生,和在这次行动中阵亡的特工金昌德等人是相识的好友,他在几十年后向外界透露说,在这次行动中阵亡的七名特工,除队长崔康亨上尉外,其余六人居然都是未满18岁的未成年孤儿,都是韩国政府从国家青年职业培训中心骗来当特工的无辜受害者!

据洪在坤先生介绍,受战后韩国国内糟糕的经济形势的影响,他在8岁时就失去了父亲,被迫和妹妹一起住在釜山的一家孤儿院。当时的韩国,普通老百姓都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孤儿院里的生活条件自然更不必说,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防止这些孤儿成年后走上歧途,同时也为了给自己博取点好名声,发动政变上台的韩国朴正熙军政府成立了旨在为孤儿提供职业培训的“国家青少年职业培训中心”,该中心设立地点在仁川,招收对象仅限“14至18岁的男性孤儿”。

在当时的洪在坤看来,国家青少年职业培训中心显然就像是“沙漠中的绿洲”一样,因为他们在里面不光可以获得免费的吃穿和住宿,还可以学到必要的生活技能,及时走上社会找份工作。在国家青少年职业培训中心招收的总计十期500名孤儿中,洪在坤和之前提到的金昌德、金德宰、张正惠和全云成都是第七期的同学,姜教春和金永泰则是第八期的后辈。

1965年11月,在国家青少年职业培训中心学习期间,忽然有身穿没有任何军衔和标志、佩戴45毫米口径手枪的神秘士兵主动找上门,他们自称是陆军情报局侦察员,声称比起依靠劳动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所谓培训,可以为他们提供能学到更有用的技能、更能报效一直养育着他们的祖国的特工岗位,只要执行完一定数目的任务,就可以转业为职业军人,从此后半辈子衣食无忧。



国家青少年职业培训中心的未成年学员

在这样甜言蜜语的诱惑下,第七、八期有不少同学被说服,最终经过军医的体检,这两期各有25名同学与韩国军队签订了参加“北派特工”的合同,其中就包括洪在坤和金昌德等六人,且这些人全部是未满18岁(当时韩国最低征兵年限)的未成年男孩。唯一让洪在坤后悔的是,签订完合同后,出于安全考虑,他被迫突然中断了与妹妹之间的联系,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再也没有听说过妹妹的下落。

经过在论山训练所六个月的陆军基础训练,洪在坤和金昌德等人于1966年4月27日被晋升为二等兵,并被分配到仁川101区队(对外公开名称为“韩国文化公司”)的第一、二分队。按照当时韩国特工部队的编制,一个特工分队编制为6人,包括一名军官分队长,及一名侦察员、两名爆破手、一名前卫警戒员和一名后卫警戒员,总共六人。随后这些未成年特工们又在海拔290米的仁川长寿洞苏莱山的锁渗透训练场接受了体能训练、渗透训练以及定点爆破、奇袭、刺杀、绑架和抓捕等各种特工技能的训练。

洪在坤也参加了“人民军1967”行动,当时他只有17岁,在随后的三年里,他又参加了13次特战行动,但都幸运地活了下来,随后得以转为国防军士官,并在韩国国防情报局服役了32年,最后以上士身份退役。但他的好朋友金昌德等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所参加的第一次北上渗透行动、也就是“人民军1967”行动中,金昌德等人就不幸阵亡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相比其他还没找到遗体的战友,金昌德是这次行动中阵亡的七名特工中唯一被成功回收遗体的。



1968年4月,朝鲜展示俘获的韩国特工使用的摩托艇

据韩军第12师的前线观察所一位炮兵观察员证实,他在炮兵瞄准镜中观察到了仁川第101区队一分队在侵入敌方目标地点后与人民军发生交战的全过程,金昌德在交战中身负重伤,并企图徒涉河流逃往南方,但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去。韩军第12师的官兵们随后在停战分界线上的一条河流里发现了一具漂浮着的遗体,即金昌德的遗体,经军医鉴定,金昌德是被人民军的AK47突击步枪的步枪弹击中、并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的,他因此也幸运获得了“战斗阵亡”的鉴定结果,并得以在死后被晋升为上士军衔。

然而,仁川101区队一分队和束草903区队的其他五名阵亡未成年特工及队长崔康亨(事后被追授少校军衔)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虽然他们的遗体都被人民军缴获,并被送到了板门店,但最终却被韩国方面出于政治考虑而拒绝接收。大概是出于补偿的目的,韩国方面虽说没有接收这些人的遗体,还是在国家公墓第53区为他们设立了衣冠冢,其中崔少校的衣冠冢被单独设立在国家公墓第54区,墓碑上刻着“1967年9月26日在江原道铁原郡阵亡”的字样,而其他人的墓碑上只是刻着“1967年9月29日阵亡”的字样,更何况这阵亡日期也是被更改过的。

洪在坤退役后,每年六月都会来国家公墓祭拜当年的老同学、老战友,但却从未发现他们的墓地里有其他人来祭拜的痕迹。通过到国家档案馆查询有关资料,洪在坤被告知:“金昌德、金德宰、张正惠、全云成等四名毕业于国家青少年职业培训中心的学生,均系孤儿,但都至少有一个兄弟姐妹。”但当洪在坤继续要求确认他们的亲戚是否收到赔偿时,国防部特别任务执行者赔偿支援组却只是口头答复他“金昌德姐姐已获得遗属抚恤金”,而至于其他人的亲戚是否得到赔偿,则是“由于国家安全原因,其他人的相关情况不能透露”。



崔少校在第54区公墓的墓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洪在坤遗憾地表示:“如果我国政府当时承认了渗透事实,并接收了这些战友的遗体,他们就会被安置在他们遗属的怀抱中。然而,我国政府居然拒绝接收遗体,毕竟在他看来,我们这些特工都只是当时针对朝鲜的无休止的报复战中的一次性消耗品。正因为如此,即使是现在,我们也必须揭露为什么这里(第53区公墓)有没有遗体的真相,并要找到阵亡战友的家属,授予他们荣誉勋章,并为他们支付补偿金及恢复荣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