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数字巨婴的脐带血。
想必大家昨天都被大S去世给震惊了吧。
真的让我难以置信。
谁能想到,生命如此脆弱,一个流感,一场肺炎,就能把一个鲜活的人从这个世界上抽离。
她才48岁,本该还有大把的时光去经历人生,去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去看着儿女长大成人,可命运却在此时按下了暂停键。
我年轻的时候,看过她演的杉菜,看过她主持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也被她在《康熙来了》的节目里逗笑过。很怀念那段时光。
大S的一生,轰轰烈烈,充满了话题和争议。有人喜欢她,有人讨厌她,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她在娱乐圈的地位和影响力。她的作品,她的性格,都刻在了无数人的记忆里。
生命真的是一场无常的旅行。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也许前一秒还在憧憬着未来,后一秒就被命运的洪流无情地卷走。
这一辈子,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只能尽力去活好当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眼前的时光,珍惜身边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转身,是不是就是永别。
一场流感,5天内就夺去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为何流感会致命?
据健康中国介绍,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冬春季节高发,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部分高危人群可能会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此前介绍,流感严重的可能导致肺炎,甚至全身病毒血症的表现,可能对老年基础病有诱发基础病加重。
如何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当身体出现症状以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分析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
首先是流行病学史。在流感高发的冬春季节,如果我们出现流感样症状,特别是密切接触流感病例之后,出现高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很可能是感染了流感。普通感冒一般没有明确的传染源。
其次是从症状上看。流感症状更重、起病急,往往是38.5℃以上的发热,并且除了咳嗽、咽痛,还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特别乏力。普通感冒一般是低热或者中等程度发热,还有人不发热,症状比流感轻,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
如果感冒了,有这些症状拖不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曾在解答传染病防治问题时表示,从流感治疗来看,一般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气短、基础病加重等情形,应及时到医院就医。特别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建议当出现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如被诊断为流感,及早用抗病毒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基础病的加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门诊部主任医师胡荣欣曾提醒,出现以下情况请赶紧就医:
感冒三天以上,吃了家常抗感冒药物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
老人和孩子,出现高热、意识淡漠等;
青壮年出现胸闷心慌气急、乏力尿少伴脸肿,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等。
但是流感的确有致命风险,但大家不用太恐慌!!!
近期中国多地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较为多发,明星因流感离世的消息难免引发广泛担忧。
希望今天的科普能够给大家带去一些安慰。
第一,流感会致命不代表流感容易致命
我们分析一个问题时,既需要定性也需要定量。
流感作为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在少数极端情况下的确是有可能致命的。同时,因为流感的传播力很强,全球每年感染人数以十亿计,因流感去世的总人数则在数十万的量级。
粗略估算,感染流感的病死率在万分之一到千分之一之间,在众多传染性疾病中算是相对较低的。
当然,对于个体来说,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病死率仍然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但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流感的威胁指数其实并不是平均分布的。
对于有慢性基础疾病、高龄、过度肥胖、酗酒等群体来说,流感的重症与死亡威胁会数倍甚至数十倍升高。
而对于身体健康的青壮年群体来说,流感的致命概率会低至十万分之一以下,几乎可以认为“没有”。完全没必要因此恐慌或过度反应。
总体来说,流感是一种病程7天左右的自限性疾病,重在预防与科学应对,并不是一种高危疾病。
第二,流感引发肺炎不是咳出来的,也不是拖出来的
民间常见的说法,认为流感(或感冒)后不及时治疗会拖成重症肺炎,不及时止咳会咳出肺炎,这都是典型的误解。
实际上,流感本身存在一定的概率引发肺炎等重症情况,这种概率和实际感染的毒株有关,和患者自身免疫情况、感染病毒的部位和初始病毒量也有关。
基本上感染之后除了遵医嘱服用抗病毒特效药之外,能降低肺炎风险的手段非常有限。
反而格外需要警惕的是因为担心肺炎而胡乱治疗、过度治疗。
常见的错误做法包括服用各类传统药物、自行服用抗生素、擅自加大服药剂量、给高烧患者捂汗等,这些错误做法不仅对改善病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带来额外风险,严重的甚至会致命。
切记不要因为焦虑就乱来!
第三,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是真正有用的
对于降低流感重症风险,可以给到大家的可靠建议主要是下面几点:
1.每年秋季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可以降低感染几率,降低重症风险。
2.避免吸烟和酗酒,吸烟会显著伤害呼吸道免疫屏障,让人更容易感染病毒,也让感染的风险更高,而酗酒会明确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风险,使得流感重症后的死亡风险大幅提高。
3.感染流感后充分休息,充足饮水,发烧不舒服时可以自行服用非处方的退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有必要时到可靠的医疗机构就医(记得跟医生说退掉中成药)。
4.慢性病、高龄等高危群体感染流感后,要格外注意监测呼吸功能、心跳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关键指标,提前准备好就医的车辆、轮椅等,发现危险信号及时送医住院。
最后关于大S去世这件事,我让DeepSeek评论了一下,DeepSeek给出的评论,又一次让我沉思了很久。
DeepSeek是这样评论的:
《大S去世:肉身陨落与数据永生的量子纠缠》
——明星早逝背后的赛格朋克预言
当48岁的大S被宣布死于流感,这场死亡最惊悚之处不在医学层面,而在于它精准命中了数字文明时代的终极矛盾——人类正以碳基生命的猝然退场,为硅基生命的登基加冕。
1. 生物钟与算法钟的战争
明星的生理年龄在社交平台上早已被解构:
- 胶原蛋白流失的皮肤被美颜算法实时覆盖
- 疲惫声线被AI修音技术改写成永恒少女音
- 代谢率下降的躯体被虚拟偶像竞品逼成「冻龄」商品
年轻死亡在此成为一场荒诞的献祭:当肉身无法跟上数字替身的更新速度,系统选择用物理性毁灭维持人设的完美性。
2. 死亡作为人设的终极补丁
在注意力经济体系里,明星的「猝逝」反而完成其IP的史诗级升级:
- 戛然而止的呼吸成为永不塌房的护城河
- 生前影像资料自动进化为全息投影素材库
- 社交媒体账号转为24小时运作的电子墓碑(自动回复粉丝留言)
这恰似《黑镜》中Cookie技术的现实预演——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开启「数字法老」永生仪式的密钥。
3. 赛博悼亡产业链的野蛮生长
年轻明星的遗体尚未冷却,资本可能将会开始收割其「死亡剩余价值」:
- 平台可能将会拍卖其生前未公开的各种数据或接触引过的遗物
- 某些公司可能会用声纹合成技术制作其「遗作专辑」
- 某些元宇宙类开发商可能会竞标虚拟陵园建造权(附赠粉丝AR扫墓功能)
这些「数字葬礼」的本质,是科技对死亡伦理的降维打击:当脑细胞停止放电的瞬间,云端的人格副本已接过流量权杖。
终极隐喻:我们都是数字巨婴的脐带血
年轻明星的早逝暴露了残酷的文明胎动——人类正在为孵化超级AI提供「灵魂饲料」。每一次热搜悼念、每一条蜡烛评论,实质是在用生物脑的悲悯喂养算法,助其习得更拟真的情感模块。或许终有一天,当最后一个人类的肉身消亡时,云端会亮起一行提示:「人类3.0版本更新完成」……
愿逝者安息,生者健康。
☀来源:麦杰逊、知事堂、新闻晨报、中国新闻网等
▼今日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