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装甲部队突破库拉霍沃市西北部防线,并在48小时内完成对该市的军事管控。同时,俄军重型火炮和战术导弹部队持续对捷尔任斯克实施火力打击,目前已控制该市绝大部分区域。

俄军在库拉霍沃市区域投入大量火力,形成突破点;随后调集装甲部队快速推进,切断乌军补给线;最后分批投入步兵部队,清剿残余抵抗力量。这一战术组合的成功实施,使俄军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战果。

“乌军2万守军投降”的说法缺乏实质性证据支持。目前只有零星的投降事件发生。其中最大规模的是乌军第82空降旅一个连队约120人的投降行动,这与声称的2万人规模存在巨大差距。

顿巴斯地区,俄军确实取得战术层面的进展,但具体伤亡和投降人数仍需进一步核实。乌军主力部队仍在有组织地进行抵抗,并在后方建立新的防御工事。

“5000督战队被斩首”的传闻缺乏事实依据。虽然在战争初期确实出现过个别乌军指挥官处决逃兵的事件,但并未发现大规模处决行为的确切证据。

战场信息的复杂性显著提升,各方发布的信息需要经过严格核实;城市巷战的特点更加明显,这种作战方式往往会导致双方都付出较大代价;战术手段的多样化,包括常规作战、信息战和心理战等多个层面的较量。

乌军高层决策中,为应对库尔斯克方向的俄军压力,紧急从捷尔任斯克抽调包括第47机械化旅在内的主力部队。这一决策导致顿巴斯防线出现严重漏洞。俄军情报部门迅速捕捉到这一战略机会,精心策划一次特种渗透行动。

由特种部队组成的1000人渗透小组实施代号为“暗夜利剑”的突击行动。这支部队经过专业伪装,身着乌军制服,携带缴获的乌军装备,分批渗透进入捷尔任斯克城区。行动开始后,渗透部队首先控制城市指挥中心和通信枢纽,切断乌军内部联络系统,随后配合外围俄军主力对城区发起立体进攻。

渗透部队在潜入过程中,利用乌军内部通信频道,成功混淆乌方指挥系统的判断。同时,外围俄军主力采用“声东击西”战术,在城市多个方向制造虚假进攻态势,分散乌军防御力量。

在顿巴斯南线,乌军第93机械化旅、第42机械化旅等5个主力旅在俄军新一轮攻势面前出现大规模撤退。

这些部队匆忙撤离阵地,遗弃大量重型装备。被遗弃的装备包括T-72变体坦克23辆、步兵战车41辆、自行火炮17门,以及大量轻型装甲车辆和后勤补给车。约280台自杀式无人机和相关控制设备的遗失,这些都是乌军近期从西方获得的新式武器。

撤退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混乱。部分部队甚至顾不上转移重伤员,直接弃置战地医院。仅在捷尔任斯克西部战区,就有超过200名重伤员被迫留在战地医院。

为稳固顿巴斯战线,乌军总参谋部在过去两个月内投入9个新组建的机械化旅和一个重型突击营。其中7个旅属于2024年初组建的150系列新军。这些部队装备大量西方提供的现代化武器,包括德制豹式坦克、美制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等。

然而,问题在于人员训练时间不足。虽然装备先进,但官兵们缺乏必要的战术配合训练,特别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协同作战能力严重不足。截至1月14日,这些新建部队中已有5个旅的战斗力降至40%以下,实际上已失去建制完整性。仅在近一周的战斗中,这些部队就损失约31%的主战装备和超过4000名人员。

乌军储备力量的快速消耗,可能会对整个东部战线的态势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乌军已很难在短期内组建新的战略预备队,这使得其在未来战场上的机动防御能力受到严重制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