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节档# 成了名副其实的史上最强。
这是历史上头一回大年初七都能有10亿+的大盘。
尤其是,相比去年全年票房425亿,较上年缩水124亿的冷清。
今年春节档,却凭一只小哪吒,给整个电影圈重新点燃一把火,一举盘活了许多商场里的影院。
截至目前,今年春节档总票房已破90亿,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数字。
2024年,这个数字是80亿,当年已创造了历史纪录。
2023年,这个数字是67.66亿,2022年是60.40亿,2021年是78.43亿,2019年是59.05亿。
整个电影行业都似乎迎来了春天。但一件糟糕的事,也正在电影圈发生。这件事,同样与哪吒有关。
01 春节档《哪吒2》一骑绝尘?
今年的春节档,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本被认为会是一个势均力敌的春节档,但故事很快被《哪吒2》打破了。
原先被普遍看好的三巨头《哪吒2》《唐探1900》《封神2》,票房一个超出预期,一个符合预期,一个低于预期。
对大盘来说,《哪吒2》超出预期的票房,不仅弥补了低于预期的那部分,还有余力带动整个大盘再上一个台阶。
《哪吒2》有多猛?
到初六,其单日票房已经是第四次实现逆跌,到今天,成为影史首部连续5天破6亿的电影,以及影史破40亿速度最快的电影,也许到了明天,最迟后天,小哪吒又将成为影史最快破50亿票房的电影。
口碑方面。
去年第一梯队的电影,都集中在7.5分左右,《热辣滚烫》7.5分,《第二十条》7.7分,《飞驰人生2》7.6分。评分前三也是票房前三。
而今年却成了一枝独秀,
《哪吒2》豆瓣开分8.5后上涨至8.6,又回落到8.5分,依然是春节档绝对的优等生。
票房位居第二的《唐探1900》,评分也以6.5分位居第二。
第二梯队的影片,评分则都稳定在6分左右。
《蛟龙行动》6.4分,《封神2》6.1分,《射雕英雄传》5.5分。
这样看来,今年春节档似乎符合过去十多年,春节档电影的票房分布公式:
“2部最卖座的电影+1部《熊出没》稳定输出+1部影片捡漏+其他影片被迫吃尾气”。
比如2023年。
《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争第一,《无名》9亿,《中国乒乓》成了遗珠。
还有2022年。《长津湖》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一路领先,《奇迹·笨小孩》拿下13.79亿,而《四海》《狙击手》则遗憾收场。
看上去票房格局没变,但实际上一切都被改变了。
02、被哪吒改写的票房规则
在档期开始前,乃至春节档的第一天,业界都认为,这会是一个‘势均力敌’的春节档,毕竟每一部来头都不小。但仅仅两天过去,随着口碑发酵,市场就出现了分化。
冠军当然是即将改写影史票房记录的《哪吒2》。
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势,它的最终票房将锁定在70亿以上。比原先各大平台和票房分析师预测的,整整提高了近30亿。
但业界一开始的谨慎并非没有道理,像《哪吒2》这种曾经站上过一次“神坛”的大片来说,自我超越几乎不可能,毕竟观众的要求已经今非昔比。稍有不慎,都会口碑翻车。
但结果就是,一直到春节档最后时刻才官宣入局、前期几乎没有物料公布的《哪吒2》用质量打破了所有人的质疑。
也打破了所有的票房游戏规则。
第一条被打破的票房规则就是:赢家通吃。
过去几年的春节档冠军,最终票房基本上都在40亿上下。
比如去年春节档,《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2》差距不大,《第二十条》更是后劲十足。最终票房将分别定格在34亿、34亿和24亿。
虽然是赢家通吃,但也变成了票房“三国杀”。
但2025年的春节档战局表明:过去的赢家通吃,正在变成赢家全吃。
残酷的竞争开始倒逼创作者决战春节档——要么吃撑,要么饿扁,没有第二选项。
因为经济大环境下,观众的钱袋子捂得更紧了,什么情怀、卖惨、明星效应、噱头都不管用,我们只为好电影买单。
而且越是被追捧的电影,排队的越多,我越要看。
由此更多的票房规则统统被打破。
在绝对过硬的品质与国民属性加持下,高低线城市、不同年龄段观众、类型喜好差异都变得无足轻重,什么都阻止不了《哪吒2》的继续起飞。
说白了,过去的票房分析已经失去意义,所有的票房规则都烟消云散了,真王者无可挡。
这看上去是大好事。会逼迫电影人拍出真正好的电影。
但另一方面,如果把春节档的票房密码比作一道算术题的话,那么中国电影人是最会做题的。
虽然饺子绝对真诚,他只想把电影拍好。
但《哪吒2》的成功,注定让许多创作者依靠解题技巧,解密新的票房密码,拍出下一部票房爆款。
03、被哪吒和唐探重写的爆款定律
我们不妨把前两名的影片做个对比,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端倪。
《哪吒2》《唐探1900》两部票房大片,有着以下三个相似点。
其一是“IP王炸”。
《哪吒2》即使不靠《哪吒》也能起飞,但哪吒IP确实让影片先声夺人。
最起码,是省去了和观众的沟通成本。
很多观众早已买了《哪吒2》的票,更多观众则是蓄势待发,只要《哪吒2》口碑确定打平前作,立刻冲进影院。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口碑更胜前作,那就冲冲冲。
至于《唐探1900》的大爆,更是标准的IP效应。
过年看《唐探》,已经成为了许多观众的观影习惯。
陈思诚已经用《唐探》三部曲辅以两部网剧,打造出某种唐探味儿,也就是某种烧脑与搞笑的公约数。
即使陈思诚将时间线拉回1900年,讲述唐人街起源的故事,但只要刘昊然王宝强的唐探组合还在,观众就会默认自己看的是唐探系列。
虽然系列电影并不是稳赢,但,如果票房前二全都续集,就不是偶然了。
其二是“含喜量+ 情绪价值”。
事实再度证明:喜剧,依然是春节档的必杀技。
春节档喜剧不是万能,但没有喜剧是万万不能的。
《哪吒2》在这方面可谓手到擒来。
笑点可以说一直是饺子的舒适区——哪吒、太乙真人这对活宝师徒,可以说是稳定的笑料发掘机,开篇现制藕粉重塑肉身+太乙真人十分堪忧的神智,直接触发搞笑连招。
“正版哪吒私货”致敬老版《哪吒闹海》可谓笑点大杀器。
后来的“乙方”飞天猪被“客户”哪吒折磨时则是标准的成年人笑点。
而土拨鼠和申公豹旗下小动物,则是老少咸宜的笑料。
但光好笑也不够。
《哪吒2》情绪价值也管够。哪吒、敖丙友情线一如既往地稳定,哪吒和殷夫人、敖丙和帅炸老爹、申公豹和申小豹三条亲情线,全都泪点极其丰富。
看点做到这个份上,真是想输都难。
陈思诚则在延续王宝强+刘昊然的反差笑点输出基础上,把岳云鹏、魏翔等一大波喜剧人一网打尽。喜剧之外,悬疑看点同时拉满。
陈思诚也在媒体采访中提到过,“一加一是远大于二的……实际上今天的观众,已经很能够接受——甚至享受——这种类型复合所带来的过山车式的观影体验了:一会儿氛围紧张、冷静思考,一会儿场面欢脱、放声爆笑。”
大过年的,大家去电影院就图一乐,你只要能让观众笑了,电影就成功一半,再让观众笑泪紧张交加,那你不赢谁赢。
其三是“高燃结尾”。
《唐探1900》就不用多说了。
陈思诚为保完全,直接埋了高燃泪点两连杀。
先是小岳岳飞刀惊艳四座,一个“救中国”让观众眼泪刷一下下来。
最后再来一场白轩龄(周润发饰)的法庭独白。周润发的巨星风采在这场戏中展露无遗。
悬疑与宏大历史主题的连接,让观众情绪在他震撼人心的据理力争中被推向了高潮。
至于《哪吒2》,也藏着比前作更强烈的内在情绪。
五年多前的那个夏天,哪吒在烈焰中喊出了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而这一次大结局,哪吒却轻轻对敖光说出了那句“我们都太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
那属于所有人的热血与浪漫足以让所有人热泪盈眶。
至此,我们就能总结出解锁票房密码的公式:
春节档的卖座电影,无一例外依然是“情绪电影”。
爆款情绪电影=观众熟悉的故事人物+大量喜剧元素+最后燃爆的结尾。
某种程度上,近几年的春节档爆款,比如前年的《满江红》,去年的《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到今年的两部爆款,概莫能外。
04、《封神2》“输”给了预期管理和舆情?
票房就是民意。
票房赢家就是票房赢家,输了就是输了,没有借口。
但有遗憾。
今年预期中的票房三巨头《封神2》票房掉队,相比质量本身,更像是预期管理的反面教材。
《封神2》真有那么糟吗?并没有。
但《封神1》为票房添砖加瓦的结尾魔家四将和闻太师彩蛋,一下拉高了很多观众对第二部神仙大战的期待。
结果上映之后,最出圈的却是殷郊法相特效和元始天尊被吸干法力。
本来,黑红也是红,可惜片方并未提前做好预案,让原本可以反败为胜的自嘲公关战,变成了全然的网民玩梗。
实际上,电影也就一处特效短板,魔家四将攻城、闻太师十绝阵和邓婵玉姬发悬崖大战都不算差,
但对于竞逐激烈的春节档来说,舆情一旦成势,就会势如潮水,尚未入场的观众根本不会管影片真正的质量,而很可能直接被吐槽短视频先入为主。
原本可看的电影,如果不做好舆情风险管理,就可能莫名输给舆情。
因为舆情,就是春节档的票房十绝阵,十绝阵出,寸土不留。
05、难再撼动的类型电影票房天花板
春节档里的失意者,各有各的故事。
而接下来的两部影片,也未必是输给质量,而是输给了再难被打破的类型周期律。
某种意义上,过去几年春节档,是不断破局的过程。
《红海行动》打破了军事动作片不能出现在春节档的定律。
《流浪地球2》则打破了科幻电影票房天花板。
这给了业界一种错觉,似乎所有电影,都可以出现在春节档。
实际上,春节档这碗饭,并不是所有类型都能吃的,而随着国产类型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地壳运动基本结束,类型片,尤其是类型片在春节档的票房天花板,也重新划定。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射雕》和《蛟龙行动》。
这是两部都不应该出现在春节档的电影,前者应该去暑期档,而后者应该去国庆档。
但两片最大的短板,在于类型。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虽然有肖战粉丝加成,但其所属的武侠类型的票房天花板是《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和《影》,也仅为6亿票房。
所以从一开始,徐克这部电影要攻破的,就是近年持续萎靡的武侠片票房瓶颈。
结果在肖战粉丝的力挺下,影片预售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最终预售成绩为3.5亿元(影史排名第五位),在今年春节档排第一。
但预售成绩并未成功转化为广泛的路人缘。
这是武侠电影市场的残酷性——即使再强大的粉丝,也无法直接唤醒武侠市场的热情。
曾拍出《黄飞鸿》等武侠经典的徐克,尽管为射雕注入了新的风格和生命力,但武侠片的根基已失,无论是一流动作指导,还是当年那些龙虎武师,都不复昔日辉煌。
更不必说观众对武侠日益稀薄的热情。
实际上,不仅是《射雕》,今年春节档的另两部武侠片——王晶的《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都没能拿到超预期的口碑。
武侠片最大的劣势是——
武侠的燃,不再是今日观众,最想要的燃了。
当电影败给情绪,好电影被观众忽略、被市场埋没,这无疑是一种残酷。
而更残酷的,则是电影输给了时势。
《蛟龙行动》虽然是36亿票房电影续作,但因其所属的主旋律动作类型的确处于低谷期,在57亿的《长津湖》将这一类型的票房推至巅峰后,观众热情已经走低。
《蛟龙行动》林超贤拍的绝对不差,影片的动作场面也绝对够硬,但为什么提前点映都无法提升市场信心?
因为现实残酷,一个类型的高峰期,过了就是过了,影片口碑并不是被争议干废的,而是输给了明日江湖。
过去的类型江湖已然消失,江湖并不会因此消亡,总有观众依然心向往之,只是这个江湖,已经不足以撑起一部春节档全民爆款了。
06、一件糟糕的事:《哪吒3》会再度打破纪录,但中国电影只有一个“哪吒”
2025春节档创造历史,接下来中国电影会发生什么?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先说故事的第一层,《哪吒3》和《唐探4》,还会继续爆。
《哪吒2》已经打造出国漫经典王炸模板:它足够好笑、也足够热血,特效比前作更燃,细腻的亲情与友情被包裹在动画的外皮下力度却丝毫不减。
小镇做题家申公豹、帅气龙王敖光、狠辣女反派敖闰、天真烂漫申小豹、萌物土拨鼠等角色不断出圈,情感浓度更是滔天。
如此尊重观众又能满足观众的佳作本就罕见,而《哪吒2》大结局露出的金箍棒已经为《哪吒3》再破记录做了最好的铺垫:两大天庭反骨仔联手,加上饺子稳定的发挥,想不破记录都难。
至于《唐探》IP,在经历一次成功的激活后,不仅再度激发观众兴趣,更进一步拓展唐探宇宙,
可以说这场游戏的主动权,重回陈思诚手中。
有两盘好菜在前面等着,这自然是中国电影的好消息。
再说另一层:在等待《哪吒3》的这几年,恐怕会出现更多套路公式,同质化的“卖座爆款”。
它们从风格到笑点,从演员到结尾,都恐怕高度相似,相似到让人似曾相识,又让人索然无味。
而这,绝对是中国电影的坏消息。
《哪吒2》创下的市场奇迹让人惊艳,但是周期长达5年,对于当下供给严重跟不上观众需求的中国电影行业来说,仅有一个《哪吒2》或者《流浪地球2》是远远不够的。
春节档的盛况告诉我们,不是观众不看电影了,而是观众今后会把手里的钱,更集中地投给好片。
但这种能够大卖的好电影,又那么少。
结果就是:春节档的门槛高了,但是留给创作者的创作路径反倒变窄了。
因为更多的制片方,会量身定做下一部《哪吒》,可小哪吒本就不是量身定做出来的,是一场自发的奇迹。
而奇迹,从不会第二次迈入同样的河流。
于是最糟糕的情形就是:《哪吒3》登场之前,烂片依然烂得千姿百态,而好片开始好得千篇一律。
这是今年春节档产生出的新困境:所有后来者都想走套路变成哪吒,可哪吒是个反骨仔,他从来不走套路。
我们也不是害怕套路,而是怕巨大的成功先例,让所有电影,只剩套路。
所以未来会怎样呢?不知道。
中国电影的丰富和进步,需要更多电影像哪吒一样不知道天高地厚。
不知天高地厚,才有可能捅破天,而接下来中国电影需要担心的,恐怕是太多电影,太知道天高地厚了。
好在这届观众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日子,去等待《哪吒3》的下一个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