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福义


从家里出来转两趟公交到了清潭新村5—1幢小舅舅住地,忘记了是丙还是丁单元,掏出手机打表弟的电话问单元号,电话不通,只好试拨舅舅的电话,竟然一拨就通。电话那头传来舅舅金坛家乡口音:“你在哪里?”“我在你家单元门门口”我重复了几遍他才听清。接着,舅舅拄着拐杖从丁单元开门出来。我走上前扶着舅舅一起进了屋。

我放下礼品,坐在桌子旁的椅子上,舅舅拿起桌上已经泡了“茶头”的玻璃杯,转身推开厨房门进去添开水,我接过茶杯出来,舅舅说:“先泡点开水,茶叶才不发硬。”舅舅坐到躺椅上,我从桌子底下拉出一张圆凳放在旁边,这样我讲话他可以听清。

我双手抱拳,对舅舅说:“給你拜年!祝你蛇年吉祥,身体健康!”舅舅回答:“也祝你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看着旁边不锈钢拐杖,我说:“舅舅你换新拐杖了?”他说:“这种拐杖最下面有四个脚,着地面积大,起稳定作用,上面的钢管弯成S型,手执把手用力能起缓冲作用,老人站着拿着它,能稳定身体,防止跌倒。”说着,老人脸上露出喜欢的笑容。拐杖是社区发给老人的礼物。

说到社区为老人服务,舅舅指着墙边一辆崭新的电动三轮车说:“社区给90岁以上、有驾驶能力、有外出需求的老人专门配发的,价值3600元”舅舅还说,他已经单独驾车去一公里以外的公园活动。舅舅的话语间,无不透露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我赞扬舅舅:“身手还矫健,头脑反应快,不像百岁老人。”

我告诉舅舅,最近我写的《我的堂叔王教仁》在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文联举办的全国征文比赛中获优秀奖。他说:“王教仁是我们陈王家族的骄傲。”他还告诉我,王教仁是我爸爸妈妈结婚时的男方伴郎。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听说。小舅舅是家族老一代中最年轻的一个,家族成员中许多往事他都参与或知道。他绘声绘色地讲述送大姐去台湾的故事。

“那是1948年的一天,我一手抱着小外甥女、一手牵着外甥,随大姐来到公平路码头,只见前面停着一条大轮船,船舷上两个大字“振华”十分醒目......”

舅舅的记忆力特好,他给我讲了他九岁那年独自一人乘车去镇江,到大哥任职的镇江中学去玩的故事。他记得大哥的要好同事名叫李克明,他和李克明的儿子玩得很开心。当年那个小孩就是李岚清。

舅舅从小喜欢体育活动,他1.84米的高度,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几十年来,CCTV—5是他的最爱。我喜爱乒乓球,不大喜欢篮球,原因是5个上场运动员倒有2个“外援”,风头让“外援”占去。舅舅告诉我,职业篮球赛是商业性质,要有大量的观众才有票房价值,俱乐部队引进外援,球打得精彩,吸引观众。我原来以为靠“外援”提高本土队员技术水平,几十年过去了,怎么还没提高?舅舅说,国家队就没有“外援”。我算涨知识了。

我问舅舅体检身体的情况,他说:“心脑血管、内脏没有毛病,一高都不高。腿脚还灵活,眼睛、牙齿、耳朵、功能差了,不能算病,是老化了。”他还说:“我的肠胃功能也差了,少吃多餐,一天吃5顿,有时晚上12点起来吃块面包。为了大便正常吃一种叫“番泻叶”的草药(冲水喝)十几年了,最近几年肠子功能可能更退化,就用“开塞露”催一下,效果很好。

我问舅舅有什么“养生之道”?他说:“心态好是第一,其次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多晒太阳多睡觉。当然遗传因素也很起作用。”

看到舅舅身体这么好,问他长寿的目标是多少?他笑着说:“到了这个年龄,今天不知道明天,活一天算一天。依我的情况我想我是有希望活过102岁成为家族长寿冠军。”我不由地拍手叫好!我说:“你不能把长寿目标再提高一档?108岁(茶年)!”他高兴地说:“争取吧!”

时间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与其说是一次拜年,不如说是一次采访,83岁的外甥采访100岁的舅舅。告别的时候到了,我再次向舅舅拜年,祝他身体健康、幸福长寿。这正是:

历经百年人未老,蛇行千里奔茶年。

作者简介

王福义,常州文史爱好者,文学写作者,退休中学高级教师。在苏州读书,在无锡教书,后来调回常州工作至退休。文史及散文作品散见于报刊和网络媒体。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