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刚出生就患上了重病,奶奶说:"这孩子养不活了,扔了吧"。我娘宁愿饿着肚子也要给我抓药。十八年后,我考上了医学院,奶奶拄着拐杖来我家,哭着说:"闺女,是奶奶当年瞎了眼"。
1986年的腊月,我出生在陕北一个小山村。那时候,农村人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很重。我爹是家里的老大,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个弟弟。在我出生前,奶奶就一直念叨着:"这回可得是个带把的"。
可我不仅是个女娃,还是个病秧子。我刚出生就得了黄疸,浑身发黄,吃不下奶,整天哭闹不停。在那个年月,能不能治好还是个未知数。
奶奶一看这情况,当着我娘的面就说:"这娃怕是养不活了,又是个丫头,扔了算了,省得浪费钱"。我爹当时在砖厂打工,家里就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
可我娘不同意,她抱着我就往县医院跑。那时候还没有像样的公路,山路崎岖难行。我烧得厉害,我娘就用自己的身子焐着我,一路小跑。
到了医院,大夫说得住院治疗。那时候一天的住院费就要好几块钱,我娘身上只带了二十块钱。她不敢住院,就求大夫开药回家自己治。
回到家,我娘就守在我身边,天天给我喂药。那药又苦又涩,我总是哭,我娘就一点一点地给我吹凉了喂。奶奶在一旁说:"何苦来哉,家里又不是没闺女了"。
我娘不吱声,还是默默地给我喂药。后来我才知道,那段时间她自己都舍不得吃饱,省下的钱都用来给我买药了。
就这样,我慢慢好起来了。我娘总说,我是用她的心血养大的,可不能随随便便就放弃。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我爹要给我报名,奶奶又说:"女娃子读那么多书做啥,早点跟着你姐学针线活计才实在"。这回我爹发火了,他对奶奶说:"闺女也是我的种,凭啥不让她读书"。
我就这样背着书包去上学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的病让我特别惜命,我格外用功。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每次拿着奖状回家,我娘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她总说:"闺女有出息,不枉我当年咬牙把你养大"。奶奶虽然还是不怎么待见我,但也不好再说什么。
上了初中,我遇到了一个特别好的生物老师。她讲课很有意思,总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有趣。慢慢地,我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暗暗发誓:我要考上医学院,将来当个医生,救治像小时候的我一样的孩子。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我娘,她高兴得当场就掉了眼泪。
可我知道,要考上医学院谈何容易。我们村里从来没有出过大学生,更别说考医学院了。我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看书,晚上一直学到熄灯。
高三那年,我爹在砖厂受了工伤,一度卧床不起。我一边照顾他,一边准备高考。那段时间,我经常趴在课桌上睡着。我娘心疼我,总偷偷地帮我掖被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看到是省重点医学院,激动得抱着我娘直哭。我娘笑着说:"闺女出息了,让全村人都看看,女娃子一样能成大事"。
那天晚上,奶奶破天荒地炒了一桌子菜。她老人家喝了点米酒,拉着我的手说:"英子啊,是奶奶当年瞎了眼,差点害了你"。
就在我准备去上大学的前几天,奶奶拄着拐杖来我家,给了我一个布包袱。打开一看,是一条她亲手缝的棉被。她说这是用我小时候的旧棉被翻新的,让我带着去学校盖。
"这被子,是你娘当年咬牙买的棉花做的。那时候家里穷,她愣是省出钱来,说你身子弱,得多添件厚实的"。说这话时,奶奶的眼圈都红了。
在我临行的那天早上,全村的人都来送我。奶奶拄着拐杖,一直送到村口。她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你是咱们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娃子,也是头一个要当大夫的。奶奶现在可以出去跟人炫耀了"。
如今,我已经是县医院儿科的主治医生。每次看到那些病歪歪的孩子,我就想起当年我娘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情景。我总是跟孩子的家人说:"不要放弃,只要有希望,就要坚持"。
前些日子,我在医院查房,看到一个得了重病的女婴。她奶奶也说:"算了吧,看着也是个救不活的"。我马上把我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又连夜查阅资料,想尽办法医治那个女婴。
半个月后,女婴的病情开始好转。她奶奶握着我的手说:"大夫,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我们家就犯了大错了"。
听到这话,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这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惜,每一份爱都值得被铭记。
昨天,我回老家看望父母。奶奶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见我回来,她笑着说:"我们英子是大夫,比那些大老爷们有出息多了"。我知道,这是发自内心的认可。
日暮时分,我站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的晚霞。奶奶在厨房忙活着,嘴里还念叨着:"英子啊,你同学要来,奶奶多炒几个菜"。看着她忙碌的背影,我突然感慨万千。
前两天,一位年轻妈妈抱着生病的女儿来看诊。她说自己老家那边,到现在还有人觉得"女儿无用",连看病都舍不得花钱。我握着那个小女孩的手,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那位妈妈听完,眼泪止不住地流:"大夫,你给了我勇气。我一定要像你娘那样,坚持把闺女养大。"
是啊,从那个"该扔掉"的女婴,到如今穿上白大褂的儿科医生。这条路,是多少人的坚持与改变编织而成。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惜,每一份爱都值得被铭记。
傍晚的村子笼罩在温柔的暮色里,炊烟袅袅升起。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个"我",正在面临命运的抉择。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像我娘那样倔强的母亲,在默默地为孩子付出。
说起来,你们身边有这样的故事吗?那些让你感动的瞬间,那些默默付出的亲人,那些点亮你生命的人,是否也像我娘、我奶奶这样,经历了从偏见到接纳的转变?很想听听你们的故事呢。
夜色渐深,老屋的灯火温暖如常。这盏灯,照亮的不只是一个家,更是一个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