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体就像一台用久了的机器,偶尔这儿响一下,那儿漏点油,难免让人揪心。
特别是过了五十,哪怕表面看着硬朗,其实心里早没了底。
毕竟,谁都怕身体垮了拖累全家。
要想减少生病的概率,关键在于培养几个好习惯。
虽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至少能让自己的生活多点底气,少点病痛。
与其硬撑着装没事儿,不如趁早调整,为自己的后半生留条稳妥的路。
01
人到中年,三餐必须讲究点了。
外面的饭菜,看似色香味俱全,但油多盐多,分分钟把健康问题拉到面前。
拿我父母来说,他们几年前查出血糖偏高,后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了不少。
主食从纯白米饭换成粗细粮搭配,肉类、鱼类和蔬菜的比例也增加了不少。
结果,不仅血糖稳定了,身体状况也大为好转。
事实就是,很多人的饮食问题,来自于过度依赖外卖和快餐。
尤其烧烤、重油重盐的菜,吃得多了,对血压血脂都有坏处。
当人过五十,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更应该关注饮食健康。
此时,少点嘴上那点短暂的“享受”,多花点心思研究营养搭配,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02
对身体敏感一些。
到了五十岁,身体的警钟可不能再忽略。
很多疾病,早期发现还能控制,晚了就要花大价钱去治,疗效还未必好。
比如说,有些人血压飙高却硬撑,结果搞成了心脏病,那就是自找苦吃。
我认识一位叔叔,他发现头晕胸闷后,立马去医院检查,结果查出高血压。
医生建议他立刻吃药控制,他照做了,现在病情基本稳定,没有严重发展。
这说明,对身体敏感一点,早发现早治疗,是省钱省事又保命的做法。
健康这事,不能拖,更不能硬扛。
发现异常,及时看医生,改掉过去的坏习惯,别等真躺病床上才后悔莫及。
03
坚持每天走路。
人到五十,最怕的就是腰腿疼痛。
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因为肌肉长期虚弱,缺乏锻炼。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走路二三十分钟,活动活动筋骨。
比如,我父亲每天坚持走一个小时,腰腿的灵活性明显提高了。
当然,这种量不适合所有人。普通人只需要每天半小时就够了,既锻炼了肌肉,也能保护骨骼。
千万别以为走路是小事,坚持下来,它对身体的好处可不少。
特别是对那些腿脚容易酸软的人,走路能增强腿部肌肉,让骨头不容易受伤。
如果一不小心摔跤了,肌肉强健的人也能大大降低骨折的风险。
别想着减肥,这可不是走路的主要作用,但它能让身体变得更结实。
当然,已经有腰腿疾病的人,要遵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走路是小事,但做对了就是大事。
每天三十分钟,既保护身体,又让生活更有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里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