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全球变暖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近些年来随着地球温度每年升高,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推进绿色环保,来缓解温度持续上升。

刚刚过去的2024年,打破记录,首次出现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度情况,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近期,美国科学家似乎找到了气温飙升的真正原因,是海洋低空云急剧减少所致



云层减少,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美国CNN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上世纪70年代时,天空的云层相对都比较厚,从卫星之中观测,经常会看到厚厚的云层挡住视线。

反观现在,地球的云变得越来越少,基本不使用仪器检测都能感觉出来。抬头看天空,经常看到一望无际的蓝,上面飘着稀稀拉拉的云朵少的可怜



其实,云层能够直观让人感受到温度变化。当云层多且厚时,会抵挡住一部分阳光,透过云层后会大大削弱紫外线跟温度,照射地面时会感觉较为温和。

云层很薄或者没有时,能够明显感觉温度会更高,紫外线更强,站在室外稍微久一点就会热的受不了。



以前只听过中暑,“热死人”也仅仅是形容词,可近两年来真的出现热死人的情况,热射病真实在生活中发生,“热死”的人还不在少数!

当看到科学家说,地球变热是因为云减少,不少网友坐不住了。

“云少导致地球变热,那么烧麦秸秆、放鞭炮不就是在大气之中增加屏障,这不更有利于气候恢复吗?”

“天上那么多飞机飞来飞去,导致空气流动混乱,冷热空气混乱,云能不变少吗!”

“以前是臭氧,现在是云,下一个轮到啥了?”



那么,云究竟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变少的?

云层减少原因复杂,多重因素所致

云,看起来就像是漂浮在空中的一大朵一大朵“棉花糖”,它是由大气之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而成的细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组成漂浮在空中。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天空之中有云,是庞大的地球水循环系统“可见”结果。当炽热的太阳照射大地时,水会挥发形成水蒸气,当水汽逐渐飘到上空达到饱和状态,会跟空气中的微小尘埃结合聚集,当此类水滴足够多时,就看到了云



云多且厚时能够遮天蔽日,为阴天;云少时或许我们可以看到零散的分布,有时候晴,有时候遮住太阳就会短暂荫蔽;云少于天空十分之一,就是晴天

它的高低分布也大有不同,有低云、中云、高云,当中低云占据4-7成,或6-10成都是高云,是多云天气;中低云达8成,就是阴天。

如今,低云越来越少,意味着云能吸收的太阳光越来越少,导致直射地面的太阳光更多,导致温度提升



了解云的形成之后,便会发现其实它的形成跟燃烧烟雾并没有太大关系。燃烧麦秸秆亦或者放烟花爆竹时,的确会产生烟,但是这并不是云

燃烧产生的烟主要成分是烟尘、有害气体,聚集在天空之中,看似形成了一层“壳”,实际上只会加重霾的生成。霾是有害气体,会通过呼吸进入身体,威胁人们的健康。

不过,飞机的确会导致云减少,尤其是飞机尾气云



飞机在天空之中“翱翔”,主要由发动机燃烧化石能源转换成动能来支撑庞大的身躯达到悬浮效果。

不管是能源燃烧还是能源转换都会产生热量,飞机所产生的热量就更不用多说。当飞机经过时,发动机会排出废气,会有烟尘颗粒、水蒸气

这些烟尘跟水蒸气在空中变成飞机“尾迹云”,平常看到飞机从天空飞过,会形成一条白线,便是“尾迹云”



这“云”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会锁住热量,加剧气候变暖。

当然,云的减少因素有很多,飞机只是影响因素之中的一种。云的减少,主要是地球水循环的表现,跟雪、冰海融化息息相关;也跟自然气候变化、污染、温度提升等有关,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2024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刚刚过完元旦又到了新的一年,回顾2024,其实这一年是有史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多个国家地区报道温度超过50摄氏度。

要知道,在20多年以前,湖南、湖北等地夏季温度普遍30多度,算不上太热。如今,温度越来越高,温度飙升超过40是常态,夏季体感温度比广东还热,不开空调根本热的受不了。

数据统计,2024年第一次出现地球平均气温超过工业化前1.5度,甚至超过了设定的最糟糕目标。



创纪录高温持续13个月,异常高温打破了多个地区历史高温记录。

许多国家目睹破纪录降雨、洪水,气候的异常变化波及到各个大洲,导致极端气候出现。

美国多个城市经历70年以来最高温,出现了18次大西洋飓风;加拿大西部频繁闪电,导致严重火灾。更可怕的是火灾从2022、2023一只延续到2024年还在燃烧,如今依旧没能停止。



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出现火灾,巴西遭遇最猛烈火灾,燃烧面积堪比意大利国土面积!

南美亚马逊河流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干旱时期,水量下降到极低的水位。北极苔原地区地表持续上升,高温让储存的二氧化碳跟甲烷释放到空气中。

科学家表示,2024年的种种迹象表示,人类已经进入应对极端气候危害关键阶段,如果气候持续恶化,后果将不堪设想



全球变暖,极端事件频繁

除了2024年之外,近十几年来极端事件频发,我国发生的次数也不在少数

回顾2010-2023年所发生的重大极端气候事件,发现我国占比最高的是极端降水、洪涝、台风占比达27%和15%

其次便是极度高温、干旱、低温雨雪、雾霾沙尘等污染事件,占比均为11-12%;最后是强对流跟其他类型气象,占比7%和6%,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极端气候频率明显增加。



2018年7-8月,我国中东部频繁高温,35°以上面积超过160万平方千米,东部、华北最高温突破记录,极度高度从百年一遇,缩短到60年一遇

2020年7月,长江、淮河极端降水,导致3417.3万人受灾,99人死亡,8人失踪,299.8万人转移,3.6万间房屋倒塌,42.2万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受灾农作物面积358万hm2,绝收89.4万hm2,损失1322亿!

2022年,我国经历最强大范围、长时间高温,川渝地区25座水库干枯,频发山火,长江流域受灾550万hm2,246万人以及35万牲畜受影响。



2022年高温干旱,导致长江流域609hm2农作物受灾,损失512.8亿元,出现大面积火灾。

2023年,华北、黄淮地区遭遇5轮高温,累计22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历史高温,北京、天津70%以上面积达到40度以上高温

这一切都跟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尤其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推动极端气候主要因素。



对于这一系列的反常高温事件,通过科学方法模拟发现,大气环流跟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大部分的极端气候,是人类活动加剧了事件发生

过去半个多世界,地球温度不断上升,加大蒸发能力,导致干旱事件增多,范围扩大。

为了能够让气候恢复到正常水平,各个国家也在积极行动



如何应对极端气候?

2024年11月,29界气候大会,发达国家统一2025年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资金,每年至少1.3万亿气候融资,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减少化石燃料过渡阶段。

如今低碳已经被全球认可,欧盟最早开启低碳经济模式,美、日、中等国家相继跟上。



近些年,我们也能够直观感受到国家做出的政策调整。譬如,使用风力发电、太阳能、水能等清洁环保可再生自然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广更加环保的电车;改造荒漠、植树造林等等。

干旱的地区大部分都很贫困,大家生活很困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想要干预就必须从政策、管理、科技、教育等多方面融合,建立合作机制。



只有大力发展,推广干旱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土壤改良、生态修复、绿色发展,降低生态脆弱性,才能够真正意义解决痛点。

如今,我国的沙漠范围越来越少,沙漠里也种起了植物,开始逐渐变绿洲,相信未来只会越来越好!

大家认为温度升高是什么原因所致?欢迎留言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