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知的漫漫征途中,高考地理是一座意义非凡的里程碑。它不仅关联着考生的未来,更是对我们多年地理知识学习与能力沉淀的一次检验。地理学科涵盖自然与人文万象,从山川地貌的形成演变,到人口城市的分布规律,知识点繁杂且相互交织。为助力同学们高效备考,我们精心整理了这份高考地理问答集锦,涵盖常见考点、疑难问题的精准剖析,力求为大家打通知识脉络,让大家在地理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37.同一种气候类型只能形成同一个自然带吗?


提示 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8.聚落仅仅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吗?

提示 不是。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既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不仅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地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如街道、广场、公园、运动场等。

39.交通线路选线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提示 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要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要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0.有人说,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就不会发生变化。判断此观点的科学性并说出理由。

提示 不对。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主要表现为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可见,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也会发生变化。

41.判断下列说法的合理性。


(1)气候变化就是气候变暖。

(2)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提示 (1)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现象。

(2)气候变暖也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会使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会增加。

42.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提示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不断更新、循环使用。但开发利用的速度和强度若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开发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资源短缺、枯竭。

43.洪水就是洪灾吗?


提示 洪灾是由洪水造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洪水都能造成灾害,形成洪灾。只有当洪水发生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时才可以称之为洪灾。

44.“三低型”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一定比“高低高”型的国家低吗?

提示 不是。许多“高低高”型国家如印度,人口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而“三低”型的发达国家,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人口死亡率往往比一些“高低高”型的发展中国家高。

45.简述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或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及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提示 环境人口容量总体水平都较低。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热量”。

46.简述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提示 ①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②若某地区人口迁移率大于0时,人口迁入数量大于迁出数量,人口数量增加;迁移率等于0时,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相等,人口数量不变;迁移率小于0时,迁入人口小于迁出人口,人口数量减少。(②所述状况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的前提下)

47.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吗?


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48.一个地区迁入人口越多,人口机械增长一定越多吗?

提示 迁入人口多人口机械增长并不一定多。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率,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只有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人口机械增长才增多,反之,则减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