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呀呀,刚才巷子口车进不去,我就感觉不对窍;走进来后,果不其然的人多。
道沿上面摆了二十多张桌子,满座的人,生意太火爆了。
年前去了趟渭南城,闲转了一大圈,过了十点半没有吃上豆腐泡。今天是大年初七,食堂应该开业了,赶着高速免费过来,却没有想到来这么多人。
豆腐泡,果然是渭南人的最爱。
为了保险,我来的这个地方有两家豆腐泡,一家没有开门,开门的这家据说也是今天才开门,没有想到就来了这么多人。
这个时间是九点半,排队要票的队排老长,前面掌勺的师傅还喊叫:“包排队了包排队了,没号了没号了!”
问问服务员说现在排队的要等一个小时后才能端上碗,这是疯了吗?
看着排队的人却不着急:一是今天还在假期,有的是时间;二是过年这么多天都没有吃上,今天都想了。
也有不少在外乡工作的本地人,上午吃完这碗豆腐泡然后奔赴他乡,算是临别的一个形式。当然还有像我这样胡乱逛的人,沾个高速的光。
没想到沾这个光的成本太大了。
很多美食是出不了本地的,就像是豆腐泡,出了渭南城临渭区,就吃不上了。
豆腐泡和水盆、时辰包子并称为渭南人三大必吃之早餐,相比于水盆的价高,包子的寡淡,物美价廉的豆腐泡更受欢迎。
豆腐泡其实就是豆腐泡馍,将饼子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将盛有掰好饼子块的大碗,用锅内热浓滚的浆水连过几遍,使馍块透热,再在其上舀上比豆腐脑略硬、略粗些的豆腐花,浇上新鲜或腌制的香椿和特制的辣子油,一碗热气腾腾、油香滑嫩的豆腐泡到客人面前。
渭南豆腐泡的历史有上百年,渭南做的据说最长的就是五代人。那个时候磨豆腐是个辛苦活,推碨子磨豆子,见天天不明就得起来。
豆腐泡馍价格便宜营养价值又高,其实原材很简单,除了豆腐就是是盐水、辣油和香椿这三样了。
这里最讲究的就是香椿。开春时把新鲜香椿淘净、腌好,切成碎末储存起来用一年。白白豆腐花加上墨绿的香椿还有红红的辣椒油,那简直就是绝配。
香椿的清香、辣椒的鲜香、豆腐花的浓香,颜色也好看,所以受欢迎。
我以前吃过一次豆腐泡后,就念念不忘,可是后来几次都过了饭点儿,其实很多地方特色美食都是早餐,来迟了都不行。
今天倒是来的早,可这春节期间开门的店少吃饭的顾客多;不说排队的时间,就是排一个小时队到了十点半,豆腐卖完了豆腐泡也就吃不上了。
罢罢罢,喝了两碗免费的老汤,今天这豆腐泡是吃不上了。
其实这个老汤也叫做老浆,也是个好东西。这是点过豆腐后溢出来的清浆,色泽橙黄清亮,又被称为“黄浆”,补虚润燥清肺化痰,我喝两碗也算是沾了点儿光。
网上有个豆腐诗,也没有署名,我就拿来用用:
仙家美馔落人间,细做精磨雅韵添。
黄豆十斤三桶水,驴蹄四个俩石盘。
浓浆淋过翻白浪,精卤轻点现玉团。
榨尽心中无色血,划出格律奉君餐。
好在渭南好吃的多,今天不吃豆腐泡,还有其他的好东西。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