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京城的街头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与忙碌,家家户户开始收拾过年的余烬,准备迎接新的工作与生活。我张扬,早已从老家赶回了城里,手里提着一袋春节带回来的年货,满心想着今天终于能按计划接母亲进城养老了。
母亲李桂英是个传统的农村妇女,整天围着厨房和自家的菜园转,年纪大了,腰也驼了,眼睛也不好使了。她年初一就打电话催我,“孩子啊,什么时候能带我去城里呀?”这话问了好多次,我知道,她已经等不及了。
在老家的小院里,我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生活物资,还有一张简陋的小床,打算把母亲安顿得舒服一些。只不过,没想到母亲这次来,居然还带出了个问题。
“张扬,”母亲坐在椅子上,抚摸着手里的小毛毯,突然开口,“你能不能把你姨姥也带来一块儿?”
我愣住了,手里的年货差点掉在地上。“姨姥?”我皱眉,心里有些不解,声音有些急,“可是姨姥的年纪比你还大,她哪里能去城里啊?她也有她自己的一套生活规律。”
母亲一脸认真地看着我,皱了皱眉,“她也老了,天天一个人住,我看她也挺孤单的。你姨姥身体还算硬朗,我知道她愿意去你们城里住,和你说说话,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沉默了片刻,心头一阵郁闷。姨姥是个倔脾气的老太太,做事极其坚持己见,哪里像我妈这么温顺。每次去她家,除了亲戚的聚会,她总是默默地坐在那儿,一言不发,仿佛一切都不在她的世界里。
“妈,姨姥能行吗?她不是你,哪儿也不想动。你也知道,她在村里待惯了,能适应城里的生活吗?”我尝试劝说。
母亲叹了口气,眼神中有些许复杂的情感,“她已经老了,哪里能不陪她。你总说我年纪大了,不能再管她,可我心里放不下。”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仿佛有什么事让她心疼。
看着母亲那一脸担忧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请求,而是她对亲情的一种依赖和对自己老去的无奈。
我轻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袋子,“好吧,我去问问姨姥,看看她愿不愿意。”
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成了两位老太太的“联络员”。我先打了个电话给姨姥,问她能不能搬到城里来。她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
“我可不去,城里可不是个安生地儿,车水马龙的,空气不清新,你城里人也不懂这些。我在村里习惯了,清静。”姨姥的语气很干脆。
我见她如此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但我知道母亲心里肯定难受,便又找了一个机会去她家一趟。
“姨姥啊,妈说你要是愿意去城里住,能多一个人陪她,她心里有些不安。”我轻声说道。
姨姥撇了撇嘴,眼神里却有几分柔和。“桂英她要是不说,我早都去了。可我知道,去城里住那样的地方,我会受不了。再说,我就一个人活惯了,哪儿能习惯你们城里的生活呢?”
我站起来,环顾四周,心里有些复杂,最后还是忍不住问:“姨姥,妈是希望你能和她一起住,但她怕自己老了没人陪,她真的挺孤单的。”
姨姥的眼睛微微一亮,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你妈呀,真是个软心肠的人。她就怕孤单。我也知道她年纪大了,不想让她一个人待着。你放心,我去就去,反正也不麻烦,带我一起去,你们都能有个照应。”
我松了口气,原来姨姥其实也不完全拒绝,只是一直在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而现在,我终于听懂了她的话。
几天后,母亲和姨姥终于决定一起住进了城里。我用车接她们两位去了市区。一路上,母亲始终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窗外的风景,眼神里有些出神。姨姥则坐在后座上,嘀嘀咕咕地抱怨着:“你们城里的路可真不好走,开车都开不快,还是咱乡下的路好。”
车开到小区门口时,我松了一口气,终于把她们俩带来了。母亲轻轻摸着姨姥的手,“好了,姨姥,你看,城市也挺不错的吧,咱们住的地方也舒服,房子宽敞,周围环境也好。”
姨姥撇了撇嘴,“倒也不赖,但这地方没我们村里安静。我可不是来享福的,我就是想看看你们过得咋样,能活下去就行。”
我忍不住笑了笑,“姨姥,你可真是,哪里都不舒服。”
母亲却笑着点点头,“她就是这么个性子。”
几个月后,母亲和姨姥终于开始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会和姨姥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散步,聊天、晒太阳,偶尔去超市买点儿新鲜蔬菜。姨姥渐渐也能接受了城市的节奏,虽然偶尔还是会抱怨环境太吵闹,但也不再那么执拗地坚持回到农村。
“你妈这几个月比以前精神多了,脸色也好多了,看来人老了,还是需要有人陪着。”姨姥坐在阳台上,看着正在阳光下打扫的母亲,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我走过来,笑着答道:“她可比我想象的还适应,看来你们俩的陪伴是最好的药。”
姨姥轻轻笑了笑,“人老了,心里最怕孤单。只要有个伴,日子就过得顺心。”
母亲从窗外走进来,脸上挂着笑容,“孩子,姨姥说得对,还是我们老了,要一起才安稳。”
我心里暖了暖,知道,这个决定无论多么难做,终究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