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前言·】——»
【“未经授权,禁止搬运,违者必究”】
提及林徽因的名字,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的是她和三个男人的爱情往事。
她出身大家族,虽为庶女,却因品貌上乘且腹有才华,深受父亲的宠爱,在适婚年龄更是得到了梁启超一家的认可,做了梁思成的结发妻子。
在她最为风华绝代的年纪,每日前往她家中拜访的名流络绎不绝,有人爱慕她到想要抛妻弃子,甚至求泰戈尔帮忙说和。
有人为了她一生未娶,在她死后多年的宴席上只一句“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便泪流满面”,还有同性作家,因为嫉妒她,写下了一篇名为《太太的客厅》的散文,却最终得到了她赠予的寓意满满的几瓶醋。
但倘若只是将她放置到风花雪月的故事里,单纯觉得她不过是个会写诗歌散文的才女,那当真是有些没把林徽因看在眼里了。
她不只是个能写小说的作家而已,更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家和设计师。当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她甚至积极参加了中央要求设计国徽的工作当中来。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觉得应该将国徽设计得简洁大方又具有特点,整个设计的核心围绕五星、大孔玉璧和齿轮,当时中央的不少领导见了这个国徽设计稿后都觉得确实好看,很多人也投了支持票。
但有一些领导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个国徽过于简单,没法将我国的庄严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还是周总理跟设计团队提了具体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将麦穗、水稻这两种南北方的主要粮食作为核心元素并辅以天安门,设计出了如今的国徽样式。
在后来,人们见到林徽因设计的国徽图纸时,都感慨此人确实极有才华,审美一绝,设计出来的国徽具有相当的美学价值,但可惜的是我国有特有的时代背景,所以她所设计的图纸不太适合我国。
在得知这段往事后,很多人都非常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家庭和教育经历塑造了林徽因这样的女子。
若要探讨她的成长史,则需要先将目光聚集到2024年5月的一则新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设计学院在林徽因毕业100年后,将属于她的毕业证书颁发给了她的孙女领取。
在民国时期,前往该校就读的中国学生中,唯有林徽因一名女性,可她纵然成绩优越,却因为自己的性别并未拿到该有的毕业证书。
百年后,母校决定改正自己的这个错误,将属于她的荣誉还给她。
1920年林家父亲被派往欧洲进行访问,出行时他将自己的爱女林徽因带在身边,也是为了让女儿能够多长长见识。在这次历程当中,林徽因当真见证了不少东西。
她遇到了风流倜傥的徐志摩,对方还为她专门写了一首诗歌,但在得知对方已经有了家世后,她还是及时悬崖勒马,没有将一颗少女的心尽数托付到对方的身上。
后来林徽因更多的是将心思放到了学习和自我提升方面,通过对建筑艺术的学习,她对本国的建筑富有更加浓厚的感情。也因为如此,她很担心炮火会毁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古建筑,于是她到处呼吁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希望他们能够联合起来,保护这些文物。
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是梁思成陪伴在她身侧,也因为这个缘故,两个年轻人有了非常深厚的感情。但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的几年里,无论是林家还是梁家,都发生了让人痛苦的事情。
先是梁思成的母亲身患重病去世,紧接着又是林家父亲被张学良的军队埋伏而死亡。
远在国内的梁启超比任何人都知道,两个孩子在美国的心境究竟如何,他特地写信给儿子,希望他能够善待林徽因,并鼓励和支持她发挥自己的才能。
1927年,两人成婚并回到国内。他们本希望能够借着这个机会和父亲好好相处,但没过几年,梁启超本人就因为医生的手术失误与世长辞。
婚后的林徽因非常讨厌繁杂的家务活动,因为她觉得这些没有价值的事情耽误自己将才华用到该用的地方,再加上身体本就不好,更是让她希望尽快能够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
日军侵略我国后,她和丈夫带着古建筑的原始资料一路逃亡,却在到达李庄后肺结核发作导致身体每况愈下。
1955年,为新中国贡献了自己力量的林徽因,在不过51岁的年纪里与世长辞,但这个世界会永远记住属于她的故事。
参考资料:
《“太太的客厅”最后时光:1952院系调整前后的林徽因》2020-11-02.中国新闻周刊
《今天早上,林徽因终于拿到了学位证书》2024-05-19.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