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乃正月初七,“人胜节”亦名“人日”、“七元日”。
相传女娲创世之际,首日造出鸡,次日造出狗,三日造出猪,继而是羊、牛、马。至第七日,方造出人。故而,此日称作“人日”,直白言之,即为人类的诞辰。
人日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汉朝起,便有人日节俗,魏晋之后,愈发受到重视。初七虽不及除夕、元宵等节日那般盛大隆重,却也存有诸多饶有趣味的习俗!
一、7种习俗
1、吃七宝羹
于这一日食用七宝羹,人们将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一同烹煮,名曰“七宝羹”,亦称“七样菜”,其与腊月初八所制的八宝粥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所放蔬菜为何,皆被赋予了祥瑞的寓意,诸如生菜寓意“生财”,蒜寓意“精打细算”等等。
2、摊煎饼
往昔于农村,备受喜爱的一种食物当属韭菜盒子,诚然在正月初七人日此日,此类食物的制作之法因地域不同而存有极大差异,然而其寓意却是相同的,皆期望来年顺遂如意、一帆风顺。
3、戴人胜
人日节亦或人胜节定然少不了“人胜”,中国女子以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形状的饰物,或张贴于屏风等处,或佩戴于发簪之上,有时还相互赠予。
4、赠花胜
正月初七人日节,人们制作各类花胜(类同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赠送。《荆楚岁时记》中有言:“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所道便是此习俗,其后亦有佩戴小花之类饰品者。
5、捞鱼生
在这一日,南方存有“捞鱼生”的习俗,即将鱼肉、配菜与酱料倒入大盘之中,人们以筷子捞动,并不断呼喊:“捞啊,捞啊,发啊,发啊”,且要越捞越高,以表步步高升之意。
6、吃面条
北方地区于正月初七此日有食用面条的习俗,意在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兆。此外,正月十七与正月二十七亦被视作“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日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若过“日子”便需食用面条。
7、送火神
在山东等北方地域,这一日存有“送火神”的习俗,以农作物秸秆扎成火把,于家门口附近点燃,寓意过往这一年的艰难、疾病与坎坷等等,一切不顺畅之事,皆随大火而去,来年将会红红火火、平安无灾。
二、2种忌讳
1、忌训斥
初七为人之生日,人方诞生,以人为尊。人日需尊重每一个人,就连官府亦不可于这一日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天训斥孩子。
2、忌遇殡葬
于某些地方,正月间忌讳遭遇殡葬之事,若遇之,则认为不祥,主此年内将有灾祸降临。然而,在有的地方,却将遇殡事视作吉利,只因“棺”与“官”谐音,“材”与“财”谐音,有“口彩”可讨,主“升官”“发财”。
文末总结
初七,一般都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初七人日,就像是初二回娘家,十五元宵节一样, 都是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包含了祖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