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元宵节前后
各种类型的社火民俗
成为街头巷尾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2004年2月5日,河北蔚县的农民社火队舞火龙,欢庆元宵佳节。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这种集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等形式于一体的
大型群众文艺活动
是传承千年的中式浪漫
1994年春节前,社火队在甘肃庆阳董志塬一处地坑房院内表演。新华社记者 王振山 摄2006年2月11日,河南洛阳嵩县西店村“背装”艺术团的艺人在表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背装”。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2007年2月24日,一支老年舞蹈队在青海西宁参与社火展演。新华社记者 杨寿德 摄
2006年
民间社火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的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2008年2月20日,河南沁阳万南村的民间艺人表演社火“高抬火轿”。 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2009年2月6日,民间艺人表演流传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一带的社火艺术“风火流星”。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2024年12月31日,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红寺村社火队在田野上排练传统社火节目舞龙。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2025年1月22日,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支表演队在表演抬花轿民俗社火节目。新华社发(薛俊 摄)
制作:高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