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宗史上,有一位特殊的大师,他只用一夜就悟透了禅门三关九要的奥秘。
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一宿觉"的永嘉大师。
他所写的《证道歌》被誉为"禅门第一歌",揭示了修行的核心秘诀。
这首《证道歌》包含了禅门最重要的修行法门——"三关九要"。
三关是见关、修关、证关,是修行者必须跨越的三道门槛;
九要则是破除修行路上九大障碍的关键方法。
这些深奥的禅理,被永嘉大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为后世学人指明了一条觉悟之路。
为何一首禅歌能被尊为"禅门第一"?三关九要又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让我们跟随永嘉大师的足迹,一起揭开这段尘封千年的禅门秘诀。

唐永徽年间,浙江永嘉山中的一座古寺里。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云雾,照在年轻僧人玄觉的经书上。
他正在研读《维摩经》,对"不二法门"一章思索良久。
"又在用功读经啊?"寺中老僧智宽走过来问道。
玄觉合掌答道:"是的。
师父,弟子读了这么多经书,总觉得还是没有抓住佛法的核心。"
智宽笑道:"经书如指月之指,不可执着于指而忘了月。
我听说南方有位六祖慧能大师,他的禅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你何不去亲近参学?"
玄觉闻言心中一动。
第二天一早,他便收拾简单行装,带着平日研读的《维摩经》和《金刚经》,踏上了南下寻师之路。
一路上,玄觉走过繁华的长安城,看尽世间百态;渡过滔滔的长江,体会无常变迁;翻越层层青山,感悟道在平常。
每到一处,他都会驻足参访当地的高僧大德,但总觉得心中疑惑未解。
经过数月跋涉,玄觉终于来到了南华寺。
初见六祖时,他内心激动,绕师三匝,振锡而立。
六祖见他举止傲慢,便说:"夫沙门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从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玄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六祖问:"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玄觉答:"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六祖赞叹:"如是如是。"
当晚,月光如水,照在南华寺的古老殿宇上。
玄觉在禅堂中向六祖请教:"弟子读经多年,对三关九要始终有疑,望师父开示。"
六祖说:"见关如登天,修关如上月,证关如大海。
见关要破除我执,修关要持续精进,证关要彻底放下。
这三关,非真实功夫不能过。"
"请师父详细开示。"
玄觉恭敬地请求。
六祖说:"见关是第一关,要破除我执,明心见性。
众生执着于相,被境界所转,不知自心是佛。
要在日用中观照,一切境界都是自心显现。
明白这个道理,方能过见关。"
玄觉又问:"修关如何修持?"
六祖答道:"修行要在行住坐卧中时时觉照,不被境转。
外离相,内不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很多人知见不错,却在修持上懈怠,终究无法成就。
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那证关呢?"
"证关最难,非真实功夫不能过。
要在一切时中,不被顺境所迷,不被逆境所困。

如如不动,了了常知。
见性容易,守性难。
很多人见性后,又被境界所转,这就是没过证关。"
正说着,一位老修行者从外面走进来。
他说:"我在此修行五十载,深知三关难过。
见关要破除我执,修关要持续精进,证关要彻底放下。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见关徘徊。"
六祖点头道:"说得不错。
三关如此,九要更是关键。"
玄觉急切地问:"九要是什么?"




六祖正要开口,忽然一阵清风吹来,禅堂中的灯忽明忽暗。
院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和说话声...
一群云游僧人闻讯赶来,为首的是一位白眉老僧。
据说他是天竺高僧,精通三藏十二部经,游历过百余座名刹。
他合掌问道:"久闻六祖大师要开示三关九要的修证次第。
不知这九要可是天台止观九要?还是华严宗的九次第定?抑或是密宗的九乘次第?"
在场的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六祖揭晓这个千古之谜...
六祖展颜一笑:"既非天台,也非华严,更非密宗。
这九要,乃是破除修行路上的九重障碍。"
"第一要破除知见障。
很多人执着于经教文字,徒增分别,反而障碍了真心的显现。
要知道,经教如筏,度河用了就要舍去,不可执着。"
"第二要破除修证障。
有人着意造作功夫,贪求境界受用,不知这都是著相。
真正的功夫是随缘消旧业,不造新殃。"
"第三要破除境界障。
禅定中有种种境界现前,不可贪着。
若住着于此,便成禅病。
要知一切境界如空中花,了不可得。"

"第四要破除得失障。
修行不可存得失心。
有得失心,便有高下。
要在一切时处,不得不失,自在随缘。"
"第五要破除人我障。
众生执着于人我是非,起种种分别。
要明白,能分别者是谁?离却分别心,本来人人平等。"
"第六要破除生死障。
生死本空,了不可得。
要在日用中体会不生不灭的真心,超越生死。"
"第七要破除法执障。
佛法是治病的药,病去药也要舍。
若执着于法,便是法执。
要达到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八要破除空执障。
有人落入断灭空,以为一切皆空。
不知真空不空,妙有即空。
要在空有之间,不住两边。"
"第九要破除究竟障。
有人以为证得涅槃就是究竟,不知这还是住着。
要知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白眉老僧听完,深深顶礼:"大师慈悲,一语道破千古禅关。
这九要不仅是修行的关要,更是解脱的心法。"
玄觉在一旁听得如醍醐灌顶,豁然大悟。
他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种种经历:在永嘉山中读经时的困惑,在长安城中看市井百态时的感悟,渡江时看波涛汹涌的领悟,穿山越岭时的省思。
原来这一切都是在历练三关九要。
六祖见玄觉已然领悟,便说:"你虽一夜明了三关九要,但还需在日用中磨练。
就如种田,播种容易,等待成熟才是难事。"

玄觉听罢,心中豁然开朗。
他终于明白,三关九要不是什么玄妙难解的道理,而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实的修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切都在最平常处。
他将这些感悟写成《证道歌》,流传后世。
从此,玄觉回到永嘉山中安心修行,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他将六祖传授的三关九要融入日常修行中,度化无数学人。
后人读他的《证道歌》,都说这首歌包含了禅门最深奥的心法,是修行路上的明灯。
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三关九要给了我们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
它告诉我们,修行不在远处,就在眼前;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永嘉大师的智慧,穿越千年时空,仍在指引着后人走向觉悟之路。
寺院的钟声还在回响,禅意依然在流传。
永嘉大师的《证道歌》,那三关九要的修证次第,至今仍是禅门修行的明灯,照亮着每一个寻道者的心灵。
江南永嘉山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参透三关九要处,方知禅道玄中玄。"
这正是永嘉大师留给后人的修行真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