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
两只鱼合体比心
祝你年年有余,岁岁平安
鱼鱼合体
给你“笔了个芯”~
两条鱼怎么合体比心?
看看这件玉双鱼形嵌饰
你就懂了
两条丰腴饱满的鱼
弯身跃动
双首和双尾相对相连
鱼身圆润光素
双口微张共衔一株水草
轻盈地给你“笔了个芯”
两条鱼的合体比心姿势
就这样保持了数百年
至今没有分开
如此貌美,设计感满满的
玉双鱼形嵌饰
应是宋人装饰在腰带上的玉饰品
玉嵌饰是我国古代一种颇具特色的配饰,主要用于装饰作用,缝缀在鞋帽、衣袍上,挂在腰带上,或者嵌于各种器物上。
背面琢有三组对穿孔
便于穿绳
把它往腰间那么一挂
时尚度拉满
鱼与“余”谐音
“双鱼”祝你年年有余!
鱼与“余”谐音
因此,鱼被古人赋予了
“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等吉祥寓意
️️️
早在数千年前
鱼就游进了先人的生活
作为重要艺术题材
鱼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陶器、玉器都是它的完美拍档
左为新石器时代·鱼纹彩陶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右为西周·片雕玉鱼,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此后发展出来的双鱼纹
更是吉祥×2
被赋予了富饶、和谐等象征意义
到了宋代
双鱼纹开始流行
玉双鱼形嵌饰的“双鱼”
便象征着丰收充裕、连年有余
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发展至元代
双鱼纹相当盛行
在盘、碗、洗、盆中出现较多
甚至成为著名的龙泉窑瓷器的
“流行风向”之一
元·青釉莲瓣纹双鱼洗,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游了数千年
鱼的“层层破圈”之路
数千年来
以鱼为主题的各类“周边”
“层层破圈”,自带流量
原因在于
除了象征“年年有余”
鱼还有许多美好的寓意
️️️
早在先秦
《白水诗》以鱼比喻子孙繁多:
“浩浩者水,育育者鱼”
后又有多子多福之意
汉·铜长宜子孙双鱼洗,上海博物馆藏。
小小鲤鱼
逆流而上,腾身而起
跃出“舒适区”,便能化身真龙
“鱼跃龙门”有吉运高升之意
清·康熙款青花鱼龙变化图板沿盘,广东省博物馆藏。
鱼随水游,可以致远
古人有以鱼为信使传书的浪漫想象
甚至有不少文人
以“鲤”来代指书信
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描绘了古人以双鱼形木匣装信传递的情景:“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注释:“烹鲤鱼”为打开装有尺素的木匣之意。)
鱼的寓意也在数千年的传承中
不断丰富发展
如今,好运锦鲤成为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由衷祈愿
年年有余
原来这种美好寓意
早就深深刻在了中国人的DNA中
大年初七
送你“双鱼”的祝福
愿你万事胜意!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