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生活里,面膜早已成了“拯救皮肤的救星”和“压力山大的安慰剂”。加班熬夜后敷一片面膜,仿佛能抚平疲惫;重要约会前敷一片面膜,就像给自己加了一个“完美出场BUFF”。在广告里,面膜更是无所不能:补水抗皱、美白祛痘、紧致修复,简直是“十全十美”的存在。难怪全球面膜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年增长率高达8.5%。
但问题来了,面膜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不同类型的面膜和佩戴时间,对皮肤的效果究竟有多大差异?为解开这些谜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化妆品安全与功效评价中心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探讨了不同面膜的使用效果,还揭示了最佳敷面膜时间。(以下内容非面膜广告,纯粹学术交流)
在看面膜对皮肤的具体影响之前,我们得先说说水通道蛋白3(AQP3),这是一种特殊的“水泵”,能够帮助皮肤细胞传输水分,是维持皮肤水润的关键。
这意味着他们的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和晒伤后的反应处于中等至中高水平,主要表现为中等偏深的肤色。
在皮肤类型方面,参与者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异化特征。
敷面膜能给皮肤保湿,
但敷超过25分钟可能适得其反
为了弄清楚不同成分的面膜补水效果及持续时间,研究团队设计了一场“角质层的水合大作战”。一开始,所有参赛选手的皮肤水合水平都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为后续比较提供了一个公平的赛场。
敷上面膜后,所有参与者的皮肤都像久旱逢甘霖一样,水合水平迅速上升。然而,这种效果就像跑短跑,冲刺得快,但没过多久就“体力不支”,水合水平逐渐回落至接近基线的状态。不过,在这场“冲刺赛”中,不同面膜的表现可不一样:
A组用的纯水面膜就像一杯清水泼在干燥的土壤上,短时间内确实让皮肤“喝饱了”, 皮肤水合水平显著提升。但可惜的是,这种效果维持时间较短,没多久皮肤状态迅速回落。这类面膜就像“应急补水神器”,适合需要快速见效的场合,比如第二天有重要约会的时候。
再来看B组,透明质酸面膜展现了“快且稳”的优异表现。
可以说,它是补水面膜中的“长跑健将”,十分适合需要持久保湿效果的“干皮星人”。
C组用的是双歧杆菌发酵产物面膜,虽然需要敷25分钟才能显现最佳效果,但它的补水能力可不容小觑。
看来,三种面膜各有千秋:纯水面膜是短效型选手,适合突击补水;透明质酸面膜补水迅速且锁水能力拔群,是一匹综合实力超强的“黑马”;双歧杆菌发酵产物面膜则凭借“25分钟最佳补水效果”和长效补水优势,成为“耐力王”。
随后,研究人员探讨了不同类型面膜对皮肤水分流失(TEWL)的影响。什么是TEWL呢?简单来说,就是皮肤表面的水分通过角质层蒸发到空气中的过程。就像是水库的水慢慢渗漏一样,TEWL值的增加意味着皮肤的屏障变得“破损”了,原本的水润感也可能随之减弱。
这说明,面膜敷的时间越久,皮肤的水分流失就越明显,就像皮肤的“防水盾”被面膜击破了。这同时也告诉我们,虽然面膜能够让皮肤水润,但如果使用过久,它可能对皮肤屏障造成一定影响。
透明质酸 VS 双歧杆菌 VS 纯水面膜:
谁更胜一筹?
另外,研究还观察了不同面膜能否影响皮肤的皮脂分泌。从结果来看,三种面膜的使用确实对皮肤的油脂分泌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在敷了面膜40分钟后,皮脂分泌显著增加,而且这一效应在面膜摘下后的8小时内依然持续存在,仿佛面膜在皮肤上留下了“印记”,让皮脂分泌一直保持活跃状态。这可能导致毛孔堵塞,引起痘痘等皮肤问题。
如果研究仅仅停留在对不同类型面膜补水效果的测试,那就未免太“表浅”了。研究人员显然也并不满足于只测试面膜的具体补水效果,他们还观察了敷面膜后皮肤可能出现的临床反应,比如皮肤的血管扩张等。
如果透明质酸面膜是“长跑冠军”,那么双歧杆菌发酵产物面膜则是“冲刺选手”。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提示敷面膜<25分钟有利于改善皮肤保湿度、减少发红和激活 AQP3表达,而长期使用会导致皮肤更加干燥。不过,仍需特别指出的是,这项研究年龄范围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较年轻的个体上,这个群体的皮肤恢复能力较快,且不良反应较少,这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所有年龄段人群的反应。其次,研究没有考虑可能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其他药物或制剂的同步使用情况,这或与真实世界中的情况有所偏差。
看来,无论是追求速效的“冲刺型”选手,还是钟爱持久保湿的“耐力型”选手,面膜总能以它的方式,为我们的肌肤带来惊喜。但别忘了,即使是最热爱的护肤仪式,也要适度哦!毕竟,我们的目标是让肌肤健康、美丽,而不是让它“喘不过气”。
参考资料:
[1] Wang Y, Cao Y, Huang X, Zhang M, Hu J, Li L, Xiong L. Short-term skin reactions and changes in stratum corneum following different ways of facial sheet mask usage. J Tissue Viability. 2024 Nov;33(4):831-839. doi: 10.1016/j.jtv.2024.06.012. Epub 2024 Jun 28. PMID: 38951050.
撰文 | 木白
编辑 | 木白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