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手机,各种乱七八糟的文章和信息扑面而来。原来是《哪吒2之魔童闹海》火了,结果一群所谓的“女权分子”开始大放厥词,又是喊着“父权压迫”,又是指责“性别歧视”。更可笑的是,一些微博大V还跳出来为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殷夫人鸣不平:“凭什么她要牺牲自己?凭什么总是让妈妈牺牲?”
过年看电影本来就是为了图个乐子,看到烂片已经够烦心了,现在还要面对这些胡搅蛮缠、毫无逻辑的评论,真是让人火冒三丈!前几天看完《唐探》,一堆主旋律PTSD患者和那些见不得别人说美国坏话的人就开始疯狂差评,搞得小女子我差点没忍住喷回去。这几天,《哪吒2》也没能幸免,虽然有些观众对剧情在少年热血、搞笑合家欢与黑暗成人之间的平衡不太满意,但这也正常,毕竟众口难调嘛。
但是,封神原著虽然文笔粗糙,文学性欠佳,设定上却是我国最复杂的神话题材之一。《哪吒2》作为这个复杂题材的改编版,难免会被人从各个角度质疑剧情合理性。不过,这些都是正常的批评范围,大多数理智的人都不会因为这些小缺陷就全盘否定整部作品。
然而,总有那么一小撮人特别有意思。她们声称这部电影违背了1979年动画《哪吒闹海》中“反父权”的精神,反而强调父子间的理解和传承,甚至还抱怨新版哪吒的形象不够雌雄莫辨,硬生生地把一部好好的电影扣上了“男宝电影”、“老登电影”、“嗲子电影”的帽子。
看看豆瓣上的评论区,简直是一片混乱,这群人在那儿争来争去,到底是在争什么呢?明明就是借题发挥,找茬挑刺罢了!这些截图,看了都辣眼睛!我找了几张,令人作呕:
有些人一边挥舞着《哪吒闹海》“反父权”的大旗,一边却忘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甚至还在那里抱怨前三十年的政策“把女性拖入了重体力劳动的深渊”。讲真,当时反的父权严格地说是属于“封建父权”,反封建父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集体主义精神,而不是让某些人享受特权,更不是让他们对集体主义深恶痛绝。
说得再直白一点,《哪吒闹海》中的反封建父权,其实是马列毛女权精神的体现。它强调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共同进步,而不是像晚期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女权那样,只关心个人利益;也不是那些打着马克思旗号的后现代女权,表面上高举旗帜,实际上却在搞分裂和对立。
你们不能只在看到《哪吒闹海》时才想起来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观,平时却对这些核心理念视而不见。平时这些女屌丝爆父母金币的时候爽的一笔,爆这个金币,爆那个金币,这个时候父权、神权、男权怎么就统统视而不见呢?轮到她们批判的时候,这些狗屁不通的名词就统统从她们的肛、钢牙里面窜出来了。
这些所谓的“女权分子”其实是在玩双重标准的游戏。她们口口声声说要反对父权,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只想为自己谋取特殊待遇,完全不顾及集体的利益和其他人的感受。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对真正平权运动的极大讽刺。
要知道,真正的平权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通过制造新的不平等来实现。反封建父权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而不是让一部分人站在另一部分人的肩膀上获取特权。
所以,别再用《哪吒闹海》来遮掩你们的真实目的了。如果真心支持平权,就应该从实际行动做起,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只在嘴上说说而已。否则,你们所谓的“女权”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罢了。
还有一部分人,也哀叹说内核被消解,这个问题则比较复杂。
上美版,也就是70年代的《哪吒脑海》的主题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经典版《哪吒闹海》里的哪吒是被封建社会“忠孝”的压迫逼到绝境,悲愤自刎,割肉还母、削骨还父。这种壮烈的牺牲是对封建礼教最激烈的反抗,也是古代人能想象出的极致抗争。后来,哪吒借莲花与鲜藕重生,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象征着摆脱了“忠孝”的束缚,以全新的身份为百姓斗争。
每一个观众在看上美版《哪吒闹海》时,都会深深感受到哪吒的反抗精神,得出一个结论:要反抗不公平,要勇敢斗争!这就是为什么这部动画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经典。
然而,《哪吒之魔童闹海》却完全变了味。这次,观众不再是哪吒的战友,而是变成了旁观者。电影不断提醒你:“你以为你是谁?你就像陈塘关那些被屠杀的普通人一样。”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神力的“普通人”确实无法参与神仙们的角斗。历史上,哪吒的故事一直代表着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但在《哪吒2》里,百姓的形象简直成了资产阶级精英主义的完美模板。他们不过是背景板,用来调动情绪而已。
第一部的时候,百姓对哪吒无比嫌弃,这是导致哪吒情绪低落、观众感到被误解的主要原因。第二部中,几个凡人组合露了个脸,仍然给人印象不深,死了,但毫无感觉。哪吒的仇恨和愤怒也不是因为老百姓被屠杀,更多的是父母被杀。讽刺的是,在这场顶层神仙之间的战争中,哪吒、敖光、无量仙人、仙翁、申公豹等有名字的角色都没死,而那些被牺牲的陈塘关人族、海底妖族、无数生命,甚至懒得带过,镜头也没给几秒。
人民是不是历史的主角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在这部所谓的续作里,百姓再次沦为被遗忘的对象。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神仙们的强大,随便就把他们烤熟了,仿佛他们的生死无关紧要。这种设定削弱了故事的情感共鸣,
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或少数人的利益而战斗,更是为了广大受压迫的百姓。而在女权大V与精英阶级自居的某些创作者眼中,百姓只是背景板,甚至连背景板都不如。
真正的平权和反抗,不是靠几个神仙打打闹闹就能实现的,而是要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力量和支持,这才是改变世界的伟力。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11页)而绝不是女拳大V喊着:“哪吒妈妈死不得”,“那些老百姓死就死得好”,所有人都能死,都该死,可偏偏你妈就不能死,那就更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