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6.9级地震,导致120多人遇难,近200人受伤,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西藏就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
还记的2008年汶川地震,我国人民展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帮助汶川度过了难关。
在那场地震中,11岁的杨雅舒和14岁的表姐也失去了亲人。在她们最无助时,来自北京的一个慈善家,决定收养两姐妹。
图源网络
地震中的姐妹
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多少人心中成了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每一次提起都是将伤疤揭开。
杨雅舒和表姐刘静玉在院子里玩耍时,突然间地动山摇,伴随着周边房屋、建筑的坍塌,四周传来的都是尖叫声。
两个女孩儿也被吓坏了,她们根本来不及寻找父母,就因为震动瞬间失去了意识。
图源网络
等她们醒来,两个可怜的女孩已经获救了,可她们的家人却永远的埋在了废墟地下。
当地志愿者将她们安置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当时,因为救援比较困难,加上很多道路都无法正常行驶,往汶川运送物资很困难,灾区的受难民众度过了几天缺水缺食物的困境。
图源网络
姐妹俩当时失去了亲人,没有长辈依靠,年纪尚小的她们只能互相抱团取暖。
现场虽然有很多的救援者,但是因为受灾严重,几乎没有人能顾及已经安全的这两个孩子,那时候,只要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直到5月16日,一支解放军小队宛如一道光一样,照进姐妹俩心中。
图源网络
大地震后,会有很多的余震,有一次余震时姐妹俩呆着的安置房上,有一块木板突然掉落,一个解放军看到后,快速扑过来将姐妹俩掩护在身下。
杨雅舒看到一块板子砸在解放军叔叔身上,瞬间泪眼朦胧,还没来得及问这位解放军叔叔的名字,对方就不顾身上的砸伤,继续投入到救援中。
那道宏伟的身影,成了杨雅舒十年忘不掉的一幕。
可那场地震中,杨雅舒遇到的不止遇到了“责任”,还遇到了“善良”,那是姐妹俩见到的第一个来灾区捐献物资的人,邵建波。
姐妹俩刚刚失去亲人,宛如两只小野兽一样,互相依偎着朝陌生人发出威胁的嘶吼。
邵建波给两个姐妹食物和水,还打算收养他们。
很多人担心,一个单身男性收养两个女孩,是不是别有用心?
不过,邵建波不是一般人,他是一个常年从事慈善的积极分子。
受到帮助后成为慈善家
邵建波小时候,有一次横穿马路去买冰棍。
他兴奋的拿着钱跑到马路上,却看到一辆大卡车朝着自己冲过来,邵建波哪里见过这个场景,当时车子对他们来说都是稀罕物。
邵建波一下子就吓傻了,呆呆的站在那路上不敢动。
邵建波少年照
这时候,一个男人冲过去将邵建波抱起来,躲过了卡车,可自己却受伤了。
邵建波被吓的没回过神,只记得这个男人穿着解放军军装,其余什么也记不住,邵建波的母亲多方打听也没找到那位好心的解放军。
幼年的一次经历,让邵建波永远记住了一件事,那就是做好事。
19岁时,邵建波就依靠自己创业赚的小资金,资助了一个无臂的人完成了大学梦想,这位身残志坚的人后来成为一名教授。
邵建波也从此走上慈善道路,孤残儿童,抗战老兵,困难学生...都是他的资助对象。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邵建波第一时间赶到了受灾现场。
图源网络
邵建波在受灾现场发现这对可怜的姐妹,就起了资助她们的想法,和资助的其余几百位孩子不一样,他是将这对姐妹给收养了。
他在做慈善的时候,也会将养女杨雅舒带在身边。
令杨雅舒很不理解的是,明明她们也是穷人,还失去了父母家人,为什么自己要去做慈善?
在跟着邵建波做了一些慈善后,杨雅舒发现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万,虽然她们失去了父母,可她们不是自己以为的“最惨”的人。
图源网络
世界上有很多比她们的遭遇还凄惨,更加需要帮助的人。
她能走出了困境,正是因为有养父这样的慈善家,他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是在帮助曾经的自己,在想通之后,杨雅舒开始积极的向养父学习。
她在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把兼职的钱,拿出来资助那些生活上有困难孩子,或者去山区支教。
图源网络
2014年,杨雅舒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小男孩,他父亲犯罪进监狱,妈妈离开,奶奶有精神病,一家没有一个正常的大人。
杨雅舒不仅在经济上帮助这个男孩,还时常去陪伴他,甚至帮他向政府申请了一笔救助资金,给这对无家可归的奶奶和孙子一个可以容身的房子。
图源网络
后来,杨雅舒还接触了“失独妈妈”、“抗战老兵”、“智、障儿童”。
她逐渐走上了养父曾经走过的道路,也帮助了不少深陷泥潭的人们,或许有一天,她的行为也能感动一个孩子。
而这个孩子,也会像杨雅舒一样,在长大后成为一个热心助人的慈善人士。
图源网络
杨雅舒一直坚定地走在慈善这条道路上,她所做的好人好事也渐渐流传出来,在生活的南京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有“南京好人”、“感动南京、”、“江苏好青年”。
但获奖不是杨雅舒的最终目的,而是因为经历过需要有人帮助的时刻,她才能更加和那些困难的人感同身受。
光曾经照在她身上,如今她也变成了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