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今天(2月3日)是立春,扬州抢抓农时,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下午,在邗江区公道镇,种粮大户徐吉玉正在整修无人机设备,为小麦补肥做准备。
他告诉记者,这两天看天气很有可能下雨,赶在雨前每亩地撒20—30斤尿素补肥,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增强小麦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确保安全度过低温时节。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人是这样,作物生长也是如此。今年,徐吉玉播种580多亩小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精细管理,在夏天有一个好的收获。
据了解,今年扬州共播种小麦268万亩。在经历两个月无雨的冬季后,春节期间扬州迎来了两场小雨,大大缓解了旱情。农业专家提醒,随着温度缓升,小麦苗加速生长,趁雨后及时加强田管,抓紧补肥,促进小麦由弱转壮。同时,种植户要趁农闲做好清沟理墒,还要在气温回升时做好草害防治,全力搭好新一年“丰收架子”。
扬州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京都介绍,春天是雨水多发的季节,农户要做好清沟理墒,做好沟系配套,避免春季雨水多导致渍害发生。
为了帮助农民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市农业部门积极开展苗情监测,及时制定发布田管技术意见,指导农民做好生产管理;加强部门协作,精准把握气象变化,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做好春耕备耕所需农药、化肥等物资调度;同时组建专家指导团, 因地因苗做好技术指导,确保春季生产正常有序开展。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罗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