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浙江之声”设为星标,更容易找到我们

来源:浙江之声记者吴迪、通讯员陈瀛、郑皓嘉,央视新闻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今天(2月3日),《康熙来了》节目组发文称,小S(徐熙娣)证实大S(徐熙媛)因流感并发肺炎,猝逝日本,终年48岁。


《康熙来了》节目组发文

据央视新闻消息,日本自去年12月下旬流感患者人数创下新高之后,一些医院和药店受部分医疗机构过度囤购药品造成库存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日前出现流感药短缺的情况

另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1月31日公布的数据,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国内累计流感病例据推算已达到约952.3万人

大s猝然离世,网友悼念的同时,也发出疑问:流感引发肺炎为何进展这么快,这么凶险

浙江省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胡丹丹副主任强调: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其并发症可能致命。

流感与普通感冒:本质区别不可忽视

胡主任表示,很多人误将流感等同于“重感冒”,但两者从病原体到危害性均存在显著差异:

1、病原体不同: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流感则由流感病毒(甲型、乙型等)引发,传染性强、变异快。

2、症状更凶险:流感常表现为突发高热(39-40℃)、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可能伴有呕吐、腹泻;普通感冒则以鼻塞、流涕、低热为主。

3、并发症风险高:流感可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而普通感冒极少危及生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流感病毒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平均每年约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高危人群(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尤其需要警惕。

为何流感会引发肺炎?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类:

1、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直接攻击肺部,破坏肺泡结构,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2、细菌性肺炎:流感削弱免疫力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趁虚而入”,引发继发感染。

危险信号需警惕:若流感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提示肺炎或其他并发症:

- 高热持续3天以上不退;

- 呼吸急促(成人>20次/分钟,儿童>40次/分钟)、胸痛;

- 咳脓痰或痰中带血;

- 意识模糊、嘴唇发紫等缺氧表现。

胡主任强调,遇到上述情况,及时就医是关键!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病情急速恶化,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科学防控流感: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疫苗接种:最有效的“防护盾”

- 流感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显著减少流感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 建议每年接种:因流感病毒变异频繁,疫苗成分会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每年更新。

- 优先接种人群:6月龄以上儿童、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医务人员等。

2、日常防护:阻断病毒传播链

- 勤洗手:用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洁,尤其接触公共物品后。

- 戴口罩:流感高发期或接触疑似患者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中医中药: 可用中药香囊,中药茶饮,防感烟熏包等。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流感最重要的是切断传播途径,所以要固护人体门户(鼻、口、皮肤等)。中药香囊芳香辟秽,除湿化浊,既可增强免疫力、增加抗病毒能力、振奋人体正气,同时又能净化空气,避其毒气,在鼻黏膜形成不利于疫毒传入的小环境。中药茶饮包如防感散等具有益气固表,疏风散寒之效,流感流行期间可日常服用,提高免疫力。中药用于空气消毒由来已久,唐代孙思逸《备急千金要方》便载有太乙流金散烧熏以避瘟气的方法,民间也有用中药苍术、艾叶等药烟熏防臭除疫辟秽的习俗。化学消毒制剂有一定刺激性,中药则天然无毒,对眼睛、皮肤刺激性小,且气味芳香,同样高效安全。

3、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

- 慢性病患者(如哮喘、糖尿病、心脏病)应定期复查,控制基础疾病;

- 孕妇感染流感后重症风险高,出现症状需立即就医;

- 老年人可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双重防护。

感染流感后如何应对?

1、早诊断:流感抗原检测能在15-30分钟内明确诊断,指导用药。

2、早用药: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风险。

3、对症支持:退热、补液、吸氧等措施可缓解症状,但需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抗生素。

4、中医中药: 流感属中医“外感病”的一种,可进一步细分为伤寒、春温等疾病。传统医学对外感病的治疗经验丰富,根据不同证型辨证用药,可应用汤药煎剂或中成药,中西结合有事半功倍之效,能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5、隔离休息:居家隔离至退热后48小时,减少与他人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误区提醒:

- “扛一扛就能好”:流感自愈性强,但高危人群盲目硬扛可能酿成悲剧。

- “输液好得快”:输液无法消灭病毒,过度治疗可能增加身体负担。

胡主任提醒,若出现流感症状,请立即至医院就诊,尽早使用对症药物,可以更快缓解病情,避免疾病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