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日立春,蛇年立春不一般,“两头春”,“七龙治水”,年景如何?
今天是公历2月3日,农历乙巳年正月初六,是立春节气的交节时间。也就是说,今年大年初六遇立春,这是不经常出现的。
乙巳蛇年的立春可不一般,大家可以翻看一下日历,乙巳蛇年里一共有两个立春节气,即乙巳年的正月初六立春(2025年2月3日)和同年腊月十七立春(2026年2月4日)。因此,今年是“双春年”,又叫“两头春”。
另外,明天大年初七“人日节”这天还是甲辰日,是乙巳蛇年正月里的第一个“辰日”,按民间判断年景中的说法是“七龙治水”。
这样一来,今年不仅是“两头春”,还是“七龙治水”,那么,年景如何呢?下面来看一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判断的!
一、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
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上看,比较简单,意思是说,农历一年里出现两个立春的年份,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导致牲畜价格上涨。
例如,在《山东通志·风俗篇》中就有:“岁逢双春,畜毛价昂,民谚云‘两春夹冬,十栏九空’”,与此谚语逻辑一致。”的记载。
当然,农谚也是有一定地域性和局限性的,只能简单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判断年景的主要依据。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呢?翻阅了一下资料还真有,例如:
2012壬辰龙年,就是“两头春”,当年华北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了2℃,冬天比较寒冷,导致牧草减产30%,牲畜御寒成本增加,致使牲畜价格上涨。
往前的2004甲申猴年,也是“两头春”,当年内蒙古绵羊存栏量下降8%,羊绒收购价同比上涨25%。
再往前,据《山西畜牧志》记载,1906丙午马年,是“两头春”,当年冬天不仅寒冷,还出现了暴雪的天气,导致羊群死亡率达15%,羊皮价格上涨40%。
二、两春夹一冬,黄土贵如金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出现了“两个立春”的情况,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年景不是很好,要不“或旱或涝”,要不就是出现了“暖冬”,导致田间受灾,出现了减产的情况。
类似的农谚还有华北地区“两春夹一冬,麻布贵过绒”,还有江南地区的“双春兼闰月,米价翻三翻”和西南山区的“一年两头春,老牛累断筋”等,都是预示着当年的年景不是很理想,作物减产,导致价格上涨。
三、乙巳蛇年遇到“两头春”年景如何呢?
在民间有“蛇年逢双春,粮仓堆到门”的民谚,意思是说,蛇属巳火,双春加强木(春)生火之势,利于谷物灌浆,易获得丰收。
例如,1989年己巳蛇年,就是“两头春”,当年全国粮食增产了6.7%,获得了大丰收。
另外,在民间还有“双春黑蛇绕,旱涝收成保”的民谚,其中提到的“黑蛇”象征水德,意思是说,黑蛇年遇双春的年份,雨水会比较均匀,作物会获得丰收。
例如,2013癸巳蛇年,不仅是“黑蛇年”还是“双春年”,当年长江流域降水均衡,水稻单产提高8%。
不过,今年是乙巳蛇年,是“青蛇遇双春”,不是“黑蛇遇双春”,年景可能会不如。当然,这些都基于农谚上的说法,具体什么情况,现在无论怎么说都是预测,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此外,今年还是“七龙治水”?
怎么判断是“几龙治水”呢?
古人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十二生肖,每日一个生肖轮值。自正月初一起,每日地支对应的生肖即为“管水龙数”,如初一日地支为辰(辰属龙),则该年为“一龙治水”,若初七为辰日,则为“七龙治水”。
就拿2025年乙巳年来说,正月初七这天是“甲辰日”即“七龙治水”。
民间认为,龙越少越涝,越多越旱,五龙六龙会风调雨顺。例如,民间谚语“一龙治水雨涝多,七龙治水旱焦禾。”就是表明龙数少则降雨集中(洪涝风险高),龙数多则相互推诿(干旱概率大)。
今年是“七龙治水”,“两头春”,按老祖宗总结的农谚,今年的年景可能一般,甚至会出现减产的情况!当然,全国那么地区,不能一概而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您认为古人的预测准不准呢?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