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文殊院,张向阳站在古刹前的香炉旁,看着香客们在民警的引导下有序排队进出,他记不清从警27年来有多少个除夕夜在此执勤,但这将是最后一次。

和谐社区里的守护人

张向阳,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分局草市街派出所社区民警,即将退休。1997年,他从部队转业,脱下军服,穿上警服,开启了他长达27年的警察生涯。从刑警到治安民警,从消防民警到社区民警,他始终扎根基层,积极投身于维护社会治安、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在这27年里,他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也经历了无数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夜。



“社区工作就像绣花,要耐得住琐碎。”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经验的社区民警,张向阳深知,要做好社区工作,就必须和群众加强联系。他通过物业、居委会等渠道,及时掌握辖区动态,还时常到辖区走访,与居民唠家常、听诉求。在他看来,社区工作要保持平常心态,把每一件小事都认真落实,正是这些千头万绪的小事与居民的生活幸福紧密相关。

去年,辖区内一个老小区安装电梯,一楼用户不同意,双方僵持了两三个月。小区住户无奈之下求助警察。张向阳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与一楼用户沟通,同时组织多方进行协商。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解开了一楼用户与邻居之间多年的心结,成功安装了电梯。小区住户感谢张向阳:“张警官的帮助不仅方便了我们整栋楼,更是温暖了我们整栋楼。”

类似的故事在警务日志里随处可见:合购商铺的投资者因租金分配剑拔弩张,他搬出《物权法》逐条分析;外地游客遗失行李箱,他调取监控仔细查探锁定轨迹......他在从警之初就立下准则“群众事无小事”,但又在群众送来锦旗的时候,腼腆地说道:“我们只是做了很普通的小事。”

古刹檐角下的平安符

在成都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去文殊院烧头香的习俗给春节增添了几分热闹,这里也成为了青羊分局春节安保工作的重点区域。

作为成都市内历史悠久且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每年除夕夜至初一凌晨,数万市民游客涌入寺院,袅袅升腾的香火中,许下对新年的祝福。而闪烁在人群中的警用肩灯,则为这幅民俗长卷增添了独特的平安底色。

大年三十傍晚,张向阳在派出所匆匆吃完简单的年夜饭之后,便赶往文殊院,这个除夕夜,他将完成从警生涯最后一次春节执勤任务。文殊院的灯光次第亮起,与巡逻组的肩灯交相辉映,在香客中划出流动的安全线。



“请勿在通道停留,不要挤,慢慢走,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随身财物。”略带沙哑的川普提示声在人潮中起伏。不时有游客前来向张向阳问路,在一个又一个守护文殊院的春节里,张向阳听过各种各样的祈愿,也帮助过天南海北的人群。他帮助焦急的母亲找到走失的孩子;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台阶;当两拨香客因为插队争执不下时,他便耐心地好言劝和。他穿着黄色的反光背心静静站立在人群里,成了比祈福红绸更让人安心的存在。

张向阳的思绪飘向刚从警的那几年,拥挤的文殊院扒窃案频发,群众之间常常发生纠纷甚至打架事件,如今警力增强,秩序越来越好,警务科技也让防控更加精准,唯一不变的是那句来自不同年龄带着不同口音的“谢谢警官”。

回望27年警涯,最让他自豪的便是群众的感谢与信任。从笔记本里的办案记录到微信群的“指尖”警务,从手写台账到智慧平台,时代在变,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未改,他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珍惜最后为民服务的机会。”

文殊院的晨钟穿透寒雾,张向阳挺直腰板矗立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藏蓝身影与朱红大门构成一幅流动的平安画卷——这是老警察留给城市最深情的年味。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何良供图青羊公安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王奕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