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词作者:陆游
羽箭雕弓,
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
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
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
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
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
花时万人乐处,
欹帽垂鞭。
闻歌感旧,
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
功名不信由天。
赏析
陆游(公元1125年—1210年),宋代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因坚持抗金,屡遭排斥,晚年退居家乡。陆游在诗、词、文章、治史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传世。
《汉宫春》词牌又名《汉宫春慢》《庆千秋》。“汉宫”指汉朝宫殿,亦借指古代封建王朝的宫殿。东晋无名氏据旧籍撰有《汉宫春色》,写西汉惠帝皇后张嫣遗事,以张皇后为汉宫第一美人,然其遭遇极为不幸。此调音节较响亮,而调势于奔放中归于收敛,多为豪放词人所用以言志抒情,亦可表达婉约与含蓄之情。
这首词是陆游自南郑来成都之初所作。此时,四川宣抚使王炎已从南郑被召回临安。曾为王炎干办公事的陆游,被改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从南郑来到了成都。在南郑,词人曾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写下“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的慷慨词作,想象着收复关中指日可待,词人充满壮志豪情。
这也正是词人在这首词中所“忆”所“感”的——“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身背弓箭,臂挥雄鹰,手缚猛虎。直至暮色苍茫,笳声四起,猎罢归来,而野营帐幕的青毡上早已落满了厚厚的雪花。这样的军旅生活多么值得怀念啊!喝罢了酒,挥笔疾书,龙飞凤舞,墨迹淋漓。陆游不仅是个有胆有识的将才,还是个才华横溢的文人。此时被调到后方,拏云心事不得舒展,抗金愿望一时无法实现,而眼下的成都繁花盛开、万人游乐,全然不觉家国的危难,词人只能“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过去南郑的金戈铁马与现在成都的锦城歌管形成对比,词人曾经的“诗情将略”“才气超然”与当下的“闻歌感旧”“流涕尊前”对比,时空已在当下锦城,而词人的精神气魄依旧保持在过往的状态。否则全词最后不会有这样一句——“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请千万记住,杀敌报国,建功封侯的大事是要自己去奋斗的,我就不信这都是由上天来安排的。词人笔锋一振,以人定胜天的豪情收束全篇,迸发出爱国主义精神的火花。
撰稿:黄文静
诵读赏析:廖菁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