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词作者: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赏析

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累官翰林学士。有《冠柳集》。今存词十七首,散见于宋黄大舆《梅苑》、曾慥《乐府雅词拾遗》、吴曾《能改斋漫录》、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赵闻礼《阳春白雪》等。

《卜算子》,词牌名,正体为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关于词牌名,人们多认为源自占卜算命的小曲。所咏题材广泛,有写景、抒情、言志等,风格流美含蓄,平和婉转。《卜算子》词牌还有许多别名,比如《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这是一首送别词,为词人王观送别好友鲍浩然所作。不同于送别词惯常的表达,此词不写愁苦离情,反而以一种乐观的、满怀期待的基调送别好友。全词语调轻快,语言诙谐活泼,显示出词体轻灵的特征。

上片以眉眼写山水,构思尤为巧妙。古来形容女子容颜,多见以山喻眉、以秋水喻眼波,此处词人却反用其意,将途中的温润春水比作美人灵动的眼波,将友人舟行途中的青翠山峦比作美人攒聚着的眉头,而友人鲍浩然将去往的浙东之地,则在“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是女子最美丽、最动人的瞬间,这也喻指着山峦起伏、春水绵延的浙东,是春天里风景最美的地方。词人将友人途中风景,以及友人去往之浙东写得如此美丽动人,蕴含了词人对友人最真挚的祝愿。

下片聚焦于词人的心理及情感。“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词人以简单的叙述语言交代送别背景,并牵引出淡淡的离愁。词人经历了暮春景物的凋零,此刻又将送别友人离去,纵使有再多难舍也要振作心情。最后两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以一种诙谐的、类似口语似的语言写出对友人的嘱托:你如果到了浙东,那里的春天还未离开,万物依旧充满生机,你记得一定要让春天留下。这正呼应了上片中词人对于浙东“眉眼盈盈处”的设想,友人往浙东出发,那边的春色想必更为长久,而“赶上”和“留”继续以拟人的笔法,将浙东春色比作眉眼盈盈的少女,叮嘱友人一定要留住她最美的瞬间。

这首词是送别题材的诗词作品中别具一格的一首。全词读来轻快灵动,词人以眉眼比山水的妙喻、“留春住”的天真想法,都体现了词人对于春天、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也包蕴着词人对友人最赤诚、最真挚的祝愿。

撰稿:陈骥

诵读赏析:李杨薇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