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协同发力

抓好垃圾分类“关键小事”

广泛动员、全民参与

建设环境优美“文明龙泽”

龙泽园街道环境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环境办)积极响应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号召,结合辖区特点,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垃圾分类推广方法。截至目前,龙泽园街道已创建垃圾分类小区49个,分布在39个社区(村、工作站),共惠及6万余户居民家庭、18.2万余人。工作事迹多次被北京日报、北青报等市区级媒体报道。获评2024年12月快干之星。


加强科学管理

提升垃圾分类治理水平

龙泽园街道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模式。街道将综合行政执法队等工作人员编入垃圾分类治理网格,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抓整体、抓督导、抓落实,建立闭环管理体系形成“4个片区+9个网格”工作模式,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龙泽园街道环境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社区“两委”、志愿者、在职党员等力量参与桶前值守,并加强守桶人业务培训,切实提升值守成效。

街道环境办持续推进城市大脑垃圾分类功能模块建设,加强非现场执法力度,以北店嘉园等8个社区作为试点,为60个垃圾分类桶站安装摄像头,并接入昌平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平台,实现24小时实时督导,精细化、高质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街道推进智能密闭桶站提升工作,升级辖区25个小区的1259个生活垃圾分类桶,切实有效解决异味扰民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居民垃圾投放体验,智能密闭桶站提升相关工作被学习强国APP收录。


坚持因地制宜

推动垃圾分类向纵深发展

街道环境办与辖区物业公司签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服务合同》,量化各项工作指标,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同时,街道通过“日检查、周通报、月复盘”工作模式,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垃圾分类检查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街道环境办加强与环卫集团对接,协调环卫集团增加垃圾清运频次、提升预警速度,及时精准开展垃圾清运工作,防止出现桶站满冒等问题。同时,街道积极探索底商前区垃圾清运新模式将“回天有约”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向市场企业拓展延伸,协商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街道环境办充分发挥街道巡查员、社区巡查员、桶站值守员、综合行政执法队“四支队伍”力量,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检查、执法,着力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2024年以来,街道通报垃圾分类各类问题6000余处,提交巡查记录9.7万条,整改问题8000余处,同时扎实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通过发放告知书、亲身示范等方式,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


夯实治理根基

打造龙泽品牌特色

龙泽园街道环境办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电子屏、桶前值守、知识宣讲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引导居民由“桶前分、帮着分”变为“家里分、自觉分”。同时,环境办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大讲堂“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并通过300多个社区公众号及微信群,在辖区进行广泛宣传引导,还针对上班族等重点人群入户走访800余户,进一步夯实宣传动员效果。

龙泽园街道环境办长期打造社区“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持续引导辖区6万余户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携手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志愿者,开展6期“文明龙泽 共建共享”底商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底商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以双品牌双引擎,持续引领垃圾分类工作高品质推进,共建文明龙泽、共享美好“龙泽家园”。





记者:郜乙麟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