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调研、系统筹划

编制防震减灾地方标准

广泛宣传、防范风险

护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区地震局震害防御科,立足防震减灾科普和震灾预防工作体系建设,坚决扛起防范地震灾害风险、保障昌平地震安全的政治责任,首创地震安全韧性标准,持续强化地震风险防治能力,护航“四区”建设,高质量完成防震减灾各项重点工作。获评昌平区2024年12月快干之星


震害防御科自2021年开始牵头立项地震安全韧性学校建设规范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本市学校地震灾害暴露度与易损性调查分析、学校应急能力与恢复能力评估、学校地震安全韧性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流程与方法。

三年以来,震害防御科以全区49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为依托,广泛邀请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市地震局等领导及专家60余人次,深入20余所中小学校走访调研,汇总归纳学校地震安全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面临主要困难,为全市地震安全韧性学校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为保障标准实用有效,震害防御科协同相关部门20余次向具有地震、地质、应急、教育、工程等不同领域专家征求修改建议,对标准命名、大纲、框架、内容进行了50余次的修改,先后向市区教育、规划、应急、住建等部门征询建议26条,采纳21条。同时,标准中规定了中小学应急制度、安全体系、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资源保障、地震安全韧性评价五项具体内容,为学校自我评估与改进提供了规范内容和权重指标,系统提出了地震安全韧性学校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2024年9月23日,《地震安全韧性建设指南 中小学校》(DB11/T 2298-2024)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该标准成为北京市地震安全韧性建设指南系列标准中的首个关于地震安全韧性建设的标准,首创性地为构建中小学校地震安全韧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推进落实《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对于提升北京城市韧性,保障首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标准已在全区中小学印制发放,并通过“安全昌平”公众号进行宣传解读,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地震安全韧性学校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防震减灾工作责任重大,震害防御科严格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强化风险防治能力和应急准备能力。


震害防御科持续做好“一网一刊一微”工作。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科普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六进”、首都科普大讲堂、地震应急演练、防灾减灾系列活动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全面覆盖。


据悉,震害防御科全年共出动195人次检查避难所55次,确保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稳定运行。此外,震害防御工作坚持以防为主,市、区联动,区域风险防范和应急准备能力全面提升。以本区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小区划、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估、重点区域地震风险预评估等具体成果应用形式,对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土地开发等提供了有效支撑和地震安全保障。


记者:王红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